原標題:
新華社莫斯科6月26日電(記者鄭道錦)25日晚德國隊在聯合會杯贏下喀麥隆是勒夫在執教德國隊的第150場比賽中贏下的第100場勝利,這個成績可謂絕世罕見。
十年磨一劍很難,執劍克服重重艱險終登世界之巔更難,而在征服了全世界的人中,能率領一支國家隊在十年多時間裏取得100場勝利者更是鳳毛麟角。然而這一切過往的輝煌仍無法阻擋勒夫進取的腳步,勤奮好學的他似乎仍在孜孜追求更高的境界。
如果説傳統意義上的德國戰車屬於笨重的重劍,那麼因2000年、2004年歐錦賽的接連慘敗而尋求改變的德國隊便由克林斯曼擔綱而主攻利劍,而勒夫在德國世界盃後開始給球隊注入軟劍的思路,如今已進入木劍的高層階段,再往上,便是至高的無劍之境。
重劍易學,多以勢取勝,招招帶風、劍劍有力,然勇猛有餘、精細不足,劍招容易被對手看穿,是傳統意義上的英式踢法和德式踢法,在2000年歐錦賽後走到了被淘汰的邊緣。德國人開始反思,下一步何去何從?
窮則思變,主張攻勢足球的克林斯曼乘時而上,他的年輕化主張和對於進攻的喜好讓遲鈍、笨重的德國戰車變得輕快和鋒利,但銳氣十足的同時,卻還是缺乏技術、章法和想法,在家門口輸給技術更細、戰術更為老練的意大利隊後,勒夫迎來了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球隊的機會。
2006年的那個夏天,躊躇滿志的勒夫接過克林斯曼的教鞭,最初的兩年,他沿襲了利劍的思路,但是隨着隊中年輕球員技術的精雕細琢和戰術的趨於成熟,勒夫幾乎將利劍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致。但在2008年歐錦賽決賽負於西班牙後,鬥牛士傳控足球TIKI-TAKA的威力便讓勒夫心服口服。筆者在彼時決賽後的發佈會上親耳聽到勒夫承認,西班牙的踢法代表了最新潮的趨勢,德國足球要加緊學習。
那時的西班牙隊如臻化境,已經達到木劍、乃至接近無劍之境,哈維、伊涅斯塔、比利亞、法佈雷加斯,各個如日中天,無球狀態下的頻繁換位猶如“斗轉星移”,整體的高位壓迫更令任何對手幾乎都很難連續短傳三腳以上。勒夫顯然看明白了這一點,德國的利劍之路走到了極致,與西班牙的木劍和無劍相比,利劍還缺少以柔克剛的哲學、通過複雜換位製造空間的本領和更高超的提前思維水平,若不加以改進,與頂級高手對碰則會處於不利。
於是勒夫開始突破“風格固不能變”的傳統思維,大膽效仿西班牙的踢法,為利劍注入柔性元素,精雕細琢隊員的技術,學習西班牙隊的換位,然而,2010年南非世界盃半決賽,德國隊又一次敗了,且敗的過程幾乎和兩年前在奧地利的那場決賽一樣,勒夫依舊心服口服,但卻依然百折不撓,其俊朗的外形之下,卻藏着無比堅韌的信念和學習趕超的態度,而時間,也站在德國戰車這邊。
2014年巴西世界盃,勒夫率領的德國隊終於練成了木劍之境,他們以更為強悍的身體對抗驅動西班牙式的TIKI-TAKA,從而在趨於巔峰的傳控場面下,對對手的高位壓迫更有震懾效果,而此時鬥牛士因主帥混沌、核心球員年華漸逝、狀態下滑而早早出局。德國隊最終以令人信服的水準征服世界。勒夫的十年一劍終有所成。
然而身處世界之巔,勒夫沒有高處不勝寒、也沒有選擇急流勇退,他勇敢地繼續走上提升的征途,希望能將德國隊、乃至足球本身提升到一個更新的境界,於是他提出向智利隊學習,積極地改造戰術,試驗343的陣型,大力提拔目前便可重用的新人以及未來的新人,可以説他是繼克魯伊夫之後,另一個世界足壇上“走在時間前面”的人,只是與克魯伊夫的天縱英才不同,勒夫不是一開始就用驚人的天賦走在了時間之前,而是通過勤奮的學習和思考才一步步做到了這點。
至於勒夫的腦海裏有沒有“無劍之境”這個詞,筆者並不知道,但不管他有沒有意識到,已經處於如此高度的德國戰車下一步只能向這裡前進。所謂無劍,便是無招,無招則無解,難破之極。從對手來看,無從預料其下一個動作和跑位,無從判斷其現時動作的真假,以及下一個招式的變換,如果一支球隊每一個隊員都擁有這等水準,再加上先進的基本陣型的維繫(如343),則是無劍之陣,可變化萬千,可無中生有。另一個層面,所謂無劍,肯定是因為己隊的思維和足球智慧已超越對手太多,所以能夠預判對手的大部分招式和動作,敵明我暗,則對手將難以施展拳腳。
在聯合會杯上,當別的球隊在用一線陣容試驗新戰術時,勒夫已經可以用一支平均年齡僅有24歲的青年軍進行尖端試驗,在三場小組賽德國隊的陣型在巨大的控球優勢下甚至常常由343變為253,只有穆斯塔菲和金特爾兩個中衛置後,讓赫克托和基米希同時前壓,過中前場整體人數的增加,從而能在每一個局部增加機動兵力的壓迫和進攻,從而佔據更大優勢。當然,目前這種嘗試也帶來了後防線的不穩定,勒夫還需要找到更為平衡的辦法,但他謙虛好學的態度、對進步的追求、對新知的渴望、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敢於在大賽中實踐的勇氣,都值得每一個真正熱愛足球的人向其致敬。
有勒夫這樣的存在,是整個足球世界的一種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