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第一體育 > 綜合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張廣寧:要借亞運之機讓廣大市民生活得更好

 

CCTV.com  2009年11月12日 09:27  進入體育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專題:2010年廣州亞運會

  廣州日報11月12日報道(通訊員鞠楊、穗府研)“現在是廣州交通的‘困難時期’,希望廣大市民能夠理解、支持和幫助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克服目前的困難。”……今天是亞運倒計時一週年,昨天下午,廣州市市長張廣寧接受媒體採訪,暢談亞運籌辦進展、空氣和水環境治理、交通組織等熱點話題。他表示,雖然迎接亞運工作有很多硬骨頭要啃,但相信到舉辦亞運之時,經過“大變”後的廣州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市民將更加感受到城市變化所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

亞運倒計時一週年前夕,張市長接受媒體採訪

  ●迎接亞運會正如待客前整理家庭環境一樣,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不僅是為了顯示對遠道而來參加和觀看亞運賽事的客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借舉辦亞運之機,加快改善廣大市民的人居環境,提高廣大市民的生活品質。

  ●廣州將按系統統籌城區內外交通的原則,構建綜合交通服務系統,解決當前的交通擁堵問題。我們擬定了“三步走”的初步方案,將在聽取公眾意見後進一步完善並實施。

  ●水環境和空氣環境治理有很多硬骨頭要啃,也是我最關心的問題。我在廣州長大,喝廣州水,呼吸廣州空氣。儘管工作不好做,但只要有利於廣大市民,再難的工作也要做。

  ●要借亞運契機呼籲廣大市民多參與體育運動。只要不出差,我每個星期打兩次乒乓球,遊一次泳,每天早上做50個俯臥撐。如果我不鍛鍊,難以承擔巨大的工作量。

  籌備工作進展順利,明年6月所有場館可全部投入運行使用

  記:11月12日是亞運倒計時一週年,廣州的亞運籌辦工作目前推進情況如何?

  張:目前亞運會各項賽事籌備工作進展順利,明年3月起所有場館將陸續交付使用,所有的亞運基礎設施明年6月可全部投入運行使用,亞運會開、閉幕式已經進入節目製作階段。交通、安保、食宿、出入境、醫療食品安全等各類服務和保障工作日臻完善,亞運志願者報名人數超過28萬人,這也反映了市民對亞運會的關注和全力支持。按照省委汪洋書記提出的廣州要實現“天更藍、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靚、城更美”的指示精神,我們全面開展了城市環境“大變”工程,重點加大了對空氣和水環境的綜合治理,綜合整治河涌121條,建設西江引水工程,在6個老城區開展了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打掃庭院,歡迎遠道而來的貴客

  記:廣州市民對迎亞運行動的直觀感受之一,就是在家門口進行的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這與以往的“穿衣戴帽”有什麼區別?

  張:廣州環境的好壞,不僅關乎廣州市的形象,也關乎廣東省和國家的形象,這也正是我們迎亞運工作的壓力所在。今天你們來我辦公室採訪前,秘書問我房間要不要先收拾一下。我説是和媒體朋友聊聊天,不用緊張。如果我是在這裡接待國際友人,可能就真的要收拾得漂亮一點,因為它代表了一個城市的形象和精神。迎接亞運會正如待客前整理家庭環境一樣,全市正在推進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這不僅是為了顯示對遠道而來參加和觀看亞運賽事的客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借舉辦亞運之機,加快改善廣大市民的人居環境,提高廣大市民的生活品質。

  我要解釋一下,當前的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絕不是過去“穿衣戴帽”的重復,而是將整治的範圍延伸到內街內巷,包含了擴改道路、三線下地、雨污分流,規範外設空調機和防盜網,實施屋面平改坡,整飾建築立面,規範工商廣告招牌,人性服務等豐富的內容,是改善環境的深化與提升。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加上涉及面廣,難免有些工作做得不夠細緻,請廣大市民予以諒解。我們也再三要求市各有關職能部門和區有關部門要監管到位,施工單位要文明施工,安排工期要科學合理,辦事情要認真負責,盡可能做到少擾民、不擾民。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小事”,管理一個城市常常是小事情決定成敗,即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各級政府和各部門的決策者和執行者應當要十分清楚,如果每一層領導或每一個領導都覺得自己是做大事的,不去管小事,那麼市委、市政府更好的意圖和安排都會變成空話。我們還要在管理“小事情”上狠下功夫,儘量讓廣大市民滿意。相信到舉辦亞運會時,經過“大變”後的廣州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市民將更加感受到城市變化所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也正是汪洋書記提出的“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的重要內涵。

  出行不便,攜起手來共渡難關

  記:迎亞運城市建設與整治工程大規模集中展開,對市民出行造成了一定影響,廣州市將採取什麼措施?

  張:當前我市交通擁堵的根本原因是小客車擁有量增速加快而引發道路供需矛盾突出;路網固有結構性矛盾影響了路網通行能力的有效發揮;有些主要道路建設工程因為主觀和客觀原因造成建設速度大大拖後,造成工程的交叉施工。另外,亞運工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治水和道路建設等一批重點項目也要開工,欠缺統籌安排,現場管理不嚴格,交通組織措施跟不上,造成了交通擁堵現象,給市民出行帶來很多不方便。

  現在是廣州交通的“困難時期”,希望廣大市民能夠理解、支持和幫助我們,也歡迎廣大市民為解決廣州交通問題建言獻策,大家攜起手來克服目前的困難。

  為解決當前的交通擁堵問題,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全市市政工程建設與交通疏導組織工作領導小組,由我擔任組長,各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我們將按系統統籌城區內外交通的原則,構建綜合交通服務系統。在城區內部,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為主體的城市交通出行結構;在城區外部,沿中心區外圍構建一批綜合交通樞紐,引導外圍交通通過停車換乘公共交通進城,同時在外圍路網上通過交通管制措施或標誌標牌的指引,使過境交通不進入中心城區,控制市中心車流。初步設想是:

  目前到明年春節前為第一階段:治標為主,兼顧治本。以“東西兩翼”交通改善作為突破口,東面重點改善天河核心區的交通狀況。同時,加強全市佔道施工管理,實現交通狀況整體向好改善。

  明年春節後至6月為第二階段:治本為先、標本兼治。通過推廣應用天河核心區交通改善經驗,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有效增強道路交通疏導能力,提高道路交通整體運行效率,實現交通狀況明顯改善。

  明年6月至亞運前為第三階段:鞏固成果,迎接亞運。試行亞運交通臨時政策,預演或試行交通管制措施,全面履行亞運交通承諾,使交通狀況實現全面改善,為亞運做好充分準備。

  初步方案將在充分聽取公眾意見後進一步完善並實施。

  記:天河區交通受工程建設影響最大,BRT開通後能解決天河區的交通組織問題嗎?

  張:這裡我要特別澄清一下,光靠BRT解決天河區交通堵塞是不現實的,BRT主要是按照公交優先的原則,解決廣州東部東西走向的快捷出行問題。優化天河的區域交通組織是個系統工程,我們正在逐步推進,其中可能會採用一些新辦法,比如商業區的大商場之間通過空中走廊連接起來,分流地面行人;珠江新城儘量利用地下空間連通各大型建築;珠江新城和廣州東站之間開通“拉風箱式”的軌道快車等等。

  辦亞運會,既要“面子”也要“裏子”

  記:廣州市提出要把保增長和促大變、迎亞運結合起來,以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亞運會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請問目前廣州市“三促進一保持”和“雙轉移”效果如何?

  張:汪洋書記曾經指出,如果説亞運會是“面子工程”,經濟工作是“裏子工程”,那我們不僅要有“面子工程”,也要有“裏子工程”,這樣才能相得益彰。

  目前,廣州市的經濟形勢比預期的要好,企穩回升發展態勢比預想的要快,我們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充滿信心。今年1~10月,全市地區生産總值7220.94億元,同比增長10.7%,預計今年可以超額完成增長10%的目標。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72%。

  在自主創新能力加速提升的同時,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今年1-10月,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增長17.4%,高於工業總産值增幅8.8個百分點。傳統商貿業向現代業態轉變,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商務會展、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産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目前,經濟增長的重心已轉移到服務業上,全市固定資産投資投向服務業的比重超過80%,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今年已達到60.23%。

  下一階段,廣州將圍繞調結構、增效益、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下功夫。一是在保持應有的政府投資力度下,擴大民間投資。例如,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今年加快建設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增加專項獎金,並試點成立小額貸款機構,及時引入民間資金,為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

  二是充分利用亞運資源,保持消費穩定增長。如我們舉辦的“亞運中國行”等主題活動,既宣傳了亞運、宣傳了廣州,也加速了消費市場“亞運效應”的形成,有利於促進經濟的增長。

  三是在擴大內需的同時,促進産業升級轉型。抓住推進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重大機遇,著力推動産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模式轉型,推進一批重大生産力骨幹項目和五個現代服務業功能區建設。加快“退二進三”和“騰籠換鳥”,淘汰落後産能,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總之,我們有信心促進廣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辦好亞運會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雙轉移”是我市按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建設現代産業體系、全面提升科學發展實力的重要途徑。我市先後出臺推進“雙轉移”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建設了10個承接“退二”的産業基地,共向市外轉移企業170多家。

  從目前情況看,“雙轉移”推進是有力的,實現了三個突破:一是産業轉移園區建設的突破。我市合作共建的廣州(梅州)、廣州(陽江)和廣州(湛江)産業轉移工業園取得重大進展,全部成為省示範性産業轉移園。二是産業轉移模式的突破。廣州汽車集團與梅州強華組建的合資公司,被稱為推進“雙轉移”工作的“強華模式”,它不是單純在工業園裏另起爐灶建一個新工廠,而是充分利用梅州本地的産業基礎與廣州的市場、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進行産業互補對接,實現合作共贏。三是工作模式的突破。我市與梅州、湛江、陽江和湖南湘西在廣州聯合舉辦共建産業轉移工業園招商推介會,為全省各市加快共建産業轉移工業園招商引資工作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

  因為亞運,市民的物質財富和精神面貌正在發生變化

  記:迎亞運促進了經濟發展,為亞運會的舉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然而對廣大市民來説,他們更關心亞運能夠給他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方面帶來哪些改善?

  張:隨著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市民的收入增加了,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時,政府的財力也在不斷壯大,從而有條件擴大政府公共服務規模,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讓廣大市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我們認真落實“惠民66條”及17條補充意見,努力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一是大幅增加社會事業投入。2009年市本級財政一般預算安排用於民生和各項公共事業的資金220.5億元,比2008年增加22.4億元。二是千方百計保持就業形勢穩定。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9.8萬人。1~10月,本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人數14.33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08個百分點。三是加快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重點保障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調整了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一步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這是從物質層面上來講的。

  如果從精神層面來講,由於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因此,也推動了社會風氣的改善,文明程度的提高。活力廣州、文化廣州、祥和廣州和生態廣州的魅力逐步彰顯。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因為亞運,市民的精神面貌正在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市民的自豪感增強了。辦好亞運會,是向世界人民展示廣州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提升城市影響力的極好機會。而廣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擴大了,必將有利於整座城市的長遠發展,有利於廣州躋身於世界大都市之林,最終得益的必然是廣大市民。身為廣州人,應引以為豪。

  二是提升了廣州市民的素質。亞運會在廣州舉辦,給全體市民的生活帶來積極的變化,激發了潛在的公民意識、志願服務意識和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市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更加文明禮貌了。

  三是市民的開放性、包容性更強了。隨著眾多的外國朋友進入廣州,市民對亞洲和世界各國歷史與現代文明的了解將進一步得到加深,從而進一步開闊眼界,從各國的優秀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增進友誼,增進自信,更加從容地融入世界,實現新的發展。

  向世界展示:廣州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化的宜業、宜居的現代化城市

  記:廣州此前沒有在大型國際性活動中單獨亮過相,請問在利用亞運契機,打造城市名片方面,廣州是怎樣考慮的?

  張: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0名運動員、隨隊官員以及1萬多名媒體記者將來參會,媒體不僅會關注比賽,也會關注這個城市的人文環境、風土人情以及廣大市民的精神面貌、日常生活。通過舉辦亞運會,我們希望向世界展示:廣州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化的宜業、宜居的現代化城市,有務實、兼容、開放、創新的城市品格,對世界各國人民懷有美好感情和良好的願望。

  記:您曾説過,體育運動不光是用來“看”的,更要借亞運契機,呼籲市民多參與體育運動。您自己有沒有“身體力行”?亞運會期間,您會去看比賽嗎?

  張(笑):我喜歡看體育比賽,更喜歡參與。只要不出差,我每個星期打兩次乒乓球,遊一次泳,每天早上做50個俯臥撐。如果我不鍛鍊,可能難以承擔目前巨大的工作量。

  如果有時間,應該會選擇喜歡的項目去看。其實賽事期間,我們也有組織、交通、安保等很多工作要做,也許到亞運會、殘亞會之後,會稍微鬆口氣吧。

  未來期待:環境更亮麗、城市有魅力、市民更幸福、社會更和諧

  記:2010年既是廣州實現“大變”目標之際,又是亞運會正式舉辦之時。接下來一年內的主要工作是什麼?您有什麼期待?

  張:接下來一年,我們將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引領,以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學發展實力為目標,以舉辦亞運會為契機,按照汪洋書記“天更藍、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靚、城更美”的要求,舉全市之力,做好迎亞運的準備工作,實現廣州城市環境面貌“一大變”。

  為了“天更藍”,我們將加快推進空氣污染綜合治理。主要目標是2010年亞運會前全市空氣污染指數小于或等於100的天數達到350天以上,灰霾天數進一步減少。亞運會期間,全市空氣質量各主要污染指標的日均濃度值達到國家標準和國際的基本要求。

  為了“水更清”,廣州將繼續大力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5%的目標,化學需氧量排放控制在11萬噸以內。珠江廣州河段保持四類水質。納入整治任務的121條河涌水質不黑不臭。

  為了“路更通”,廣州將加快推進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亞運會前新建或改擴建約43條80公里集散道路;新建4條總長度119.7公里的軌道交通,到2010年亞運會前共建8條總長度為222公里的軌道交通線網;22.9公里的BRT項目建成通車;完成城市交通整治20項工程和24條主幹道的道路中修。

  為了“房更靚”,廣州將紮實推進城市人居環境綜合整治。2010年亞運會前完成81條主幹道、74個亞運場館周邊進行“四位一體”(綠化園景建設、道路升級改造、建築立面整飾、都市夜景營造)的綜合整治;完成1512個社區237.95平方公里的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大力推進舊城和“城中村”改造。

  為了“城更美”,廣州將更精細地做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工作。2010年亞運會前,在全市604平方公里線以內,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綠地率達到3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爭取達到“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打造一批亞運精品綠化工程,把機場高速路改造成展現廣州花城形象和生態建設成果的“南國第一路”。

  我的期待是,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廣州的環境越來越亮麗,廣州的城市越來越有魅力,廣州市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廣州的社會越來越和諧!

 

相關新聞:

精彩亞運 環保同行
廣州亞運會贊助金額創歷屆亞運會之最
第16屆亞運會代表團團長大會歡迎宴會舉行
廣東全面進入“亞運時間”
廣州亞運會,起跑!明年今日,廣州將驚艷亮相
張廣寧:要借亞運之機讓廣大市民生活得更好

責編:李悠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