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讓“外地孩子”分享優質教育資源
今年5月,北京市廢除了《中、小學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規定非京籍學生享受同等入學待遇。有學籍就意味著外地人的孩子可以參加派位、推優,跟京籍學生競爭優質教育資源。不少北京家長對這項改革的抱怨、對外地孩子的憎惡溢於言表。(新華網6月10日)
北京放開義務教育階段外地生學籍、上海“關停並轉”農民工子弟學校,這些舉措被輿論認為是“中國一線城市試圖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風向標”。事實上這些舉措也只是有限的進步,義務教育完成之後,這些外地學生的中考怎麼辦,高考怎麼辦?他們面前依舊橫著許多邁不過的門檻。然而,即便是這“有限的進步”,也遭遇了“非暴力不合作”:有形的條件限制放開了,無形的歧視依舊。北京的很多學生家長認為外地學生的大量涌入有可能降低北京學校的教育質量。
關於北京放開義務教育階段外地生學籍引起北京家長抱怨的現象,新聞沒有進一步呈現北京家長抱怨和歧視的程度。但《南方都市報》6月9日的一則深度報道卻詳細描述了上海“關停並轉”農民工子弟學校後,這些外地學子遭遇了怎樣的歧視。在上海H中這所公立學校裏,“東部貴族,西部平民”分化明顯。“貴族”指的是當地學生,“平民”自然是外地學生。學校為了區分這兩部分學生,從校服顏色、作息時間、學校活動場地設施使用等方面都作了明確規定。而且,“東部”本地學生如果和“西部”外地學生互相交往要受到處分;在“東部”學生的印象裏,老師口中的“西部”學生“成績差,又會搶錢打人,跟他們交往出了事學校不負責任”;而在“西部”學生的印象裏,老師口中的“東部”學生才是這學校真正的主人“結交他們擾亂學校的秩序,是件很危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