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校友會網日前發佈了《2010中國億萬富豪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在上榜的億萬富豪中,北京大學造就和培養的億萬富豪人數最多,高達63人,雄居“2010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榜首,是我國“造富能力”最強的大學。(6月2日 《北京日報》)
在內地高校中,北大一直很牛。但沒想到,北大還是個“造富工廠”,批量生産出了這麼多億萬富翁。中國校友會網發佈這樣的排行榜,大約是想説明知識就是金錢,邁進北大的門檻,等於拿到了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宣揚學而優則“富”,當然也錯不到哪去。
但問題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養大師級以及多元化的各種人才。如果,把大學為社會培養的創造性人才,稱為高素質的勞動者,那麼,大學的科研成果則是對推進社會文明的直接貢獻。而且,後者是考量大學生命力如何的主要標尺。“斯坦福精神” 所以被世人稱道,關鍵在於她擁有眾多的諾貝爾獎,以及全美科學獎的獲得者,擁有把科學研究轉化為生産力的“矽谷效應”。
那麼,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北大培養出了幾個有世界影響的科學家?非常遺憾, 一個都沒有。在這個意義上,即使全球首富畢業于北大,恐怕也無法使其躋身全球一流大學的行列。
2006年11月,溫總理在高等教育座談會上説:“去年看望錢學森時,他提出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我理解,錢老説的傑出人才,絕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師級人才。學生在增多,學校規模也在擴大,但是如何培養更多的傑出人才?這是我非常焦慮的一個問題。”(轉引自2008年1日1日中固青年報:《國家科技獎呼喚年輕人冒尖》)
看來,哪怕北大造就的億萬富豪人數再多,估計也難以冰釋久積總理心頭的“焦慮”。在大學精神蕩然無存,大師級人才奇缺的當下,不知中國校友會網能否發佈《2010中國大學培養科技人才調查報告》,看看北大校友拿過多少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在全國數百所大學中到底排名第幾?(徐林林)
責編: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