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仰峰:“最牛教育強鎮”的幸福少了流汗者的影子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26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今年,廣東東莞石排鎮將拿出1000多萬元財政資金用於從幼兒園到博士生的免費教育,這使得石排鎮的免費教育從國家規定的9年一下延長到25年。一石激起千層浪,該鎮被稱為“最牛教育強鎮”,其做法也被稱為“石排”模式。(5月25日《中國經濟週刊》)

    如果這則新聞準確無誤的話,石排鎮此舉,堪稱中國當代教育史上開天闢地的大手筆,大氣魄,輿論對此盛讚如潮,也就一點不奇怪了。想想,在高學費成為“新三座大山”之一的今天,長達25年的免費教育對老百姓來説具有何等的吸引力啊。

    然而,細讀報道就會發現,這樣的幸福是跛腳的,享受“免費教育、免費公交、免費體檢”的僅限于擁有石排鎮戶籍的4.2萬餘人。眾所週知,東莞是一個移民城市,在如今近千萬的人口中,有六七百萬是外來務工人員,戶籍人口僅三百萬左右。

    以這個比例推算,當4.2萬餘的石排鎮本地人幸福地享受著種種超強福利時,有十幾二十萬的外來人員卻只有站在一邊羨慕的份,雖然他們和前者一樣常年生活在同一個石排鎮,雖然他們在為東莞的發展與進步奉獻血汗,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人擁有一個貌似公平的新頭銜——新莞人。

    一邊是經濟富裕的石排鎮的少數本地人,衣食無憂之餘,還盡情享有奢侈的教育資源與經費;一邊是辛苦打工的大量外來人員,他們不但要為生計奔波,還得為子女的教育發愁。兩相比較,讓人想到一句古語:“奉有餘而損不足”,這樣的“最牛教育強鎮”值得我們過於溢美嗎?

    石排鎮的25年免費教育,説到本職上,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思維的層面,即仍然習慣於用戶籍的有無來決定人群享有社會福利的多少,這和當年城鎮居民憑戶口本每月可領到多少斤的低價糧油何異?它的所謂“中國鎮夢想”是建立在無視廣大外來人員的福利改善這一基礎上的。因此,“最牛教育強鎮”是有違教育公平原則的。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倡導的是按能力和對社會貢獻的原則來分配社會福利。以此觀之,那些外來人員有理由要求同享免費教育,而當地政府如果無法做到“損有餘補不足”,最起碼也應該讓免費教育的陽光適當兼顧新莞人,比如讓他們的孩子免費上小學和中學。

 

責編:趙春曉

打印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