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家發改委産業研究所所長助理黃漢權5月17日對記者明確表態:“三年之內免談房産稅。”(5月23日 《城市晚報》)。
我22日讀到這條消息時就揣想,這條不無爆炸性的消息23日一定會佔據地方媒體的顯要位置。事實果不其然,23日一早,我發現消息上了地方網站首頁和地方報紙頭條。我不敢説官員稱3年內不徵房産稅向地方官員和開發商傳遞了天大“利好”消息,更不敢謂其為開發商打氣向地方政府鼓勁,但我敢説消息經地方媒體渲染放大,客觀上産生了這一效用。老實説,我對官員于房市調控觀望博弈節骨眼上發上述信號是存有懸慮的。
耐人尋味的是,在物業稅面臨法律和技術障礙的情況下,房産稅被越來越多的人士認為是擊潰房價的最後一個殺手锏,卻將開徵細節傳得有鼻子有眼睛,我把它看成是民意期望和調控訴求。殊不知,房産稅徵收也面臨法律和技術兩大難題。黃漢權告訴記者,這還只是表面原因,深層次原因則是徵收房産稅損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作為稅務人員,我認為前者並非“無法逾越”,換言之,“無法逾越”的障礙是後者而非前者,此其一;其二,黃職務為國家發改委産業研究所所長助理,其言“三年之內”依據何在如何計算出來的?表態是代表官方還是個人?理應向公眾説明以消弭懸疑;其三,“三年之內免談房産稅”信號傳導效應已然産生,一廂為青島、北京、深圳等地方樓市調控細則為什麼均沒有涉及房産稅做出了注解,另廂招致一些投資客公然叫囂:“官員持有多套房産則是我們投資客不再擔心房産稅的天然屏障。”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之內免談房産稅”似乎話外有話弦外有音,其與另一誤讀消息同時被官員澄清。5月17日,“新國十條”滿月之際,一則關於國家發改委正在&&相關部委出臺一項更為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政策的消息被媒體廣泛傳播。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近日接受採訪時證實,“此消息純屬張冠李戴。”發改委的確是在制定一項房地産規劃,但該規劃只是“十二五”規劃中一個常規規劃,出臺時間也在明年下半年。與“澄清誤讀”的少量篇幅相比,消息用了大量篇幅報道官員分析表態:央行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表示:“提高(房地産項目資本金)比例是不可能的。”“短期內不會加息,加息取決於CPI走勢,不取決於房地産。”“未來一段時間樓市調控將進入一個冷靜期。”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認為,“輕易不會加息。”包括上述官員在內的更多業內人士表示,針對樓市的調控政策短時期內已沒有新的政策可出(5月22日 《華夏時報》)。嗚呼哀哉!兜山轉水繞來繞去,原來要傳遞的是“短期無政策”的信號!
事實上,對現時房市現狀和調控效用的研判,同是中央調控職能部門,國土資源部則傳出不同信號。就到目前為止調控政策是否産生了一些效果問題,記者獨家專訪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張表示,一些大的一線城市房價,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壓下來。調控措施一時還沒有産生效果,因為最近幾個月的數字還在上漲。比如一些大的一線城市房價,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壓下來(5月21日 《法制晚報》)。
老實説,自4月中旬新一輪調控以來,開發商對房價態度依然堅挺,大多數新樓盤還未出現明顯鬆動。經歷近年數輪調控“屢漲屢調屢調屢漲”的江湖洗禮和實戰考驗,房地産商口氣明顯比既往強硬許多,“堅持一年沒有問題”等言論屢現報端。開發商力挺房價到底在賭什麼?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目前房地産開發商與調控政策已陷入深度博弈,部分開發商敢於力挺房價,賭的就是政策調整、房價報復性反彈以及消費者“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預期。而“國十條”頒布過月以來,除青島、北京、深圳等地方樓市調控細則出臺外,絕大部分地方政府仍然無所作為能拖則拖。與此同時,針對少數房地産商和地方政府採取慣用伎倆和非常手段參與調控博弈,有識之人士近日提醒:防止開發商“假摔”地方政府“假唱”和少數專家“吹黑哨”。
理性而論,觀望博弈期無疑是房地産調控處於十字路口的非常時期,各官員對調控效用評估及政策走向信號各説各話甚至截然相反,即便屬一家之言也會由於其官方身份被合理想象成政策信號,既不利於民眾對房市走向研判把握和理性因應,更不利於中央調控政策動態調整進而達到預期目的。值得警覺的是,不同信號不僅能帶來不同未來預期,還會帶來不同的即期市場反應。5月17日“國十條”滿月之際,一則關於國家發改委正在&&相關部委出臺一項更為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政策的消息,讓房産股頃刻失色。當日A股暴跌136點,超過5%的一根長陰線更是創下A股市場今年以來最大跌幅。
是否徵收房産稅應該由法律決定,而不是由官員決定“3年內不徵”;假如沒有權威準確的政策信號披露發佈,我勸相關官員最好還是慎説少説不説為好。
責編:任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