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陜西安康境內的嵐河上,100余公里的河道上建有16座電站,幾條支流上也建有10座電站,致使河道斷流、魚類滅絕。(《中國青年報》5月19日)
報道以“被撕碎的河流”為題,講述了這條曾以泉魚、棒棒魚等特産聞名且魚群資源豐富的河流如今魚不聊生的尷尬。小水電站顯然是其中的罪魁禍首。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工劉樹坤指出,“引水式電站對生態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一條河流只要修一座引水式電站,就可能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破壞。”在嵐河上競賽式的無序水電開發,所帶來的生態危機可想而知。河流斷流了,不僅魚類滅絕了,人類的日子也十分難堪。電站開發導致河道乾涸後,祖居於沿河流域的居民也失去了水源,甚至連飲用水也受到威脅。
一邊是河流生態的毀滅性災難,一邊是無法遏制的河流開發熱,不知道這顯示出了地方政府的決心還是愚昧;“靠河吃河”早已是某些擁有河道的地方政府發展的重要抓手,且大有不可阻擋之勢。如幾年前陜西平利縣委、縣政府就提出“以林蓄水,以水發電,以電促工,以工富縣”,將小水電作為振興縣域經濟的支柱産業來抓,並以此為契機招商引資。由於投資小見效快,私人老闆競相斥資建站,甚至當地還盛傳多起倒賣電站開發權的事件。如今僅平利境內數十公里長的嵐河干支流上,就共規劃了14座電站,已建成和在建的各3座。
看來,雖然科學發展觀推行有日,一些地方甚至還在用“河長制”之類的新型行政管理體制來強化黨政官員的河流管理責任,但此舉仍未能避免河流被肢解和被撕裂的悲劇。在一些地方政府眼中,念茲在茲的莫過於可觀的GDP和稅收;而放著好端端的河流讓魚兒優遊快樂,更顯得太過奢侈。魚兒呀,子非人,安知人之樂?顧頭不顧腚的強力開發之類,不僅體現了私人老闆的追求,似乎也更符合某些地方政府的行事邏輯。
河裏不讓長魚,不只令魚難受令人唏噓,也使我想起時下國人愛玩的腦筋急轉彎。如果有人問:河裏不長魚,長什麼?聯絡各地“靠河吃河”的實際,估計答案也將是五花八門。對於熱衷於濫取河沙的人來説,河里長魚真不如長河沙;對於安康這樣酷愛建小水電站的地方來説,河里長魚不如長水電;而對於更多大力發展旅遊的河流流經地來説,河里長魚不如長出更多的遊船……在某些地方政府的幻想中,一網打下去,河裏哪怕沒有活蹦亂跳的魚兒,但有令權力和資本笑逐顏開的GDP也就足夠了。
責編:趙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