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校長自首”與“識字分子”

發佈時間:2010年05月17日 09: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教育腐敗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只要有權有錢的地方,都有腐敗的可能。在廣東英德市,教育局原局長賴來新在各種來錢的管道中收受賄賂;他一查處,跟著就“牽連”出了這個縣級市幾乎所有的中小學校長,那可是百十號人馬呀。這近百名校長,前來投案自首,多數是收了“勞務費”,不過數額不大,就幾千元的幹活,沒到起刑標準,最後算是免予起訴了。

    看5月16日《羊城晚報》這個報道,我就想到一句話,“他不是一個人在腐敗”。這賴局長在腐敗方面蠻有伴的,實在不賴。你腐我腐大家腐,這就叫“彼此彼此”。當然,所有不義之財都出自哪不難想明白,這局長校長收受賄賂的背後,最終都是家長百姓為教育腐敗和教育暴利雙重埋單。

    校長應該算是教師中的精英分子了吧?他們為何也斯文掃地?其實,他們如今的身份,大抵不是知識分子了,而是“官員分子”,因為教育早已行政化,學校早已級別化,局長是領導,校長也是領導呀,無論級別如何,這校長大小是個官兒。所以,這些教育局長、學校校長,其實是不能算知識分子的,他們最多算“識字分子”。讓“識字分子”來管教育,總比文盲來管好一點吧?這比那個主持協調會議的商丘政法委書記王師燦要對口,人家王書記不是學法律而是學煤礦的,卻能決定趙作海的法律命運,讓這個完全無辜的農民最終榮獲了死緩。相比之下,我們的校長們吃點回扣拿點賄賂算什麼呢?

    不知有多少教育芝麻官,會在學校基建、校園綠化甚至學生校服定制等項目中,臉不改色心不跳地拿好處的,若説個中鈔票拿得不多,那不算什麼“大腐敗”,但總可以算“亞腐敗”吧?在利益面前,“識字分子”們,能顧及什麼“師道尊嚴”否?校園裏樹著“淡泊”、“清廉”之類的警示,那是給外來者瞧瞧的。

    人與人有很大的不同,與教育沾邊的人也不例外。於是乎,我想到了教育和輔助教育的另一面——“一顆雞蛋”的故事。那是做慈善的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以及不遺餘力地把慈善之行落實到位的理事長、臺商張君達與8000個孩子的故事。張君達每年走三萬兩千里的路,看望8000個孩子,讓他們有學上,有雞蛋吃——給西北貧困地區吃不到雞蛋的孩子每人每天一個煮熟的熱乎乎的雞蛋,那一顆雞蛋,對於這些窮苦的孩子們來説,簡直就是來自天堂的味道……

    這是臺商把愛心通過一顆顆雞蛋奉獻給孩子。而我們的一些校長呢,卻從一個個孩子那裏榨取一顆顆雞蛋的鈔票。這是“識字分子”與“商業分子”在此刻的不同。

    有什麼樣的環境,培養什麼樣的教師;有什麼樣的體制,培養什麼樣的校長——最終,有什麼樣的體制環境,培養什麼樣的學生。我們呼喊教育改革不知道多少年了,現實無情地告訴我們:不革新教育行政體制,那麼教育改革註定是不會有多大成效的。

 

責編:趙春曉

打印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