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誰都無權蠶食洱海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14日 09: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被譽為“高原明珠”的雲南洱海宛如一彎新月,斜臥于蒼山腳下,浩蕩汪洋,煙波無際,洱海的美麗早為世人公認。

  但現在,這美麗並非人人都消受得起。為了某地産項目,曾經是洱海自然延伸港灣的情人湖被填,蒼山洱海風景區的第一站洱海公園大面積縮水,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豪華別墅。公共風景區變身私家園林,沒有數百萬元,怕是無緣得在洱海南岸與洱海親近的權利。

  填湖建賓館、別墅,對此類破壞性的開發,建築學家陳從周曾有句話,“這樣填下去必將是‘苦海無邊’,破壞生態平衡,亂建築,必遭大自然的報復,將子孫飯提前吃了,到時後悔也不行了。”陳從周説的是雲南八百里滇池,對於洱海也一樣適用。

  事實上,和滇池一樣,因為早期的無序開發,洱海一度藍藻頻發,水質惡化。曾經,為了治理洱海污染,大理市提出,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洱海”“洱海之事無小事,洱海之水金不換”。近幾年來,為了還洱海一池碧水,大理市高舉“退”字令旗,採取了“三退三還”與“兩取消”等措施,修復洱海生態。從退漁還湖、退耕還林,到退房還濕地,取消機動船、取消網箱養魚,大理民眾一“退”再“退”,做出了相當大的犧牲。僅洱海邊新邑村就有20多戶取消了網箱養魚,被取消的機動船也有20多條,退出耕地40多畝,還有7戶村民拆除了在建的房子。

  一邊是讓民眾退田拆屋,一邊是允許開發商填湖建樓。同在洱海邊,為何政策迥異?

  仔細對比這退與進,讓人生出無限悲涼。在一些當權者的眼裏,民眾的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終究比不上某些集團利益。甚至,有些時候,公共利益的退,原本就是為了某些少數群體利益的進。洱海情人湖的消逝,動用納稅人的錢將洱海公園“縮建”,莫不如是。

  很多官員在公共場合都強調要為公共利益服務,然而情人湖的填埋,讓公共利益成了一句抽象的口號,成了少數群體牟利的遮羞布。

  當年為了治理洱海生態“三退三還”的漁民、農民,成了洱海的河道管理員、垃圾收集員,每月拿著數百元的工資,清理著村裏通往洱海的小河道。他們還有一項任務,負責查看有沒有佔用湖邊的灘地。他們盡心盡責把垃圾清走,但是,面對那些隆隆作響的推土機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美麗的情人湖被填埋。他們説:“就像看著自己的親人被殺死一樣。”被毀滅的,還有政府的公信力。這些村民還會認為,他們的退,他們的犧牲,真的成全了洱海的清靜?

 

責編:趙春曉

打印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