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由廣州市婦聯主辦的廣州地區首屆女大學生論壇在大學城廣大商業中心隆重開幕,並首次發佈《廣州女大學生價值觀調查紅皮書》。其中59.2%願意嫁給富二代,理由是可少奮鬥很多年,超過總數的一半;57.6%則願意選擇 “潛力股”結婚對象。(《廣州日報》4月12日)
最近兩年,媒體很是喜歡炒作“富二代”的話題,而這種炒作往往又是帶有選擇性的,選擇那些負面的新聞加以報道、傳播、解讀、渲染和放大,以致“富二代”一詞快被妖魔化了,標簽化了。一提“富二代”,似乎就等同於“紈绔子弟”和“豪放小姐”。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不公平的。從青少年犯罪的統計數據來看,“富二代”的犯罪率非常低,這説明絕大多數“富二代”並不是媒體報道的那個樣子。相反,由於“富二代”大多數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被寄予了延續家族事業的厚望,他們大多數是為人謙虛低調的,是遵紀守法的,是積極向上的。所以,我們不要帶著“有色眼鏡”,不要把“富二代”等同於一個貶義詞。
其實,“富二代”到目前為止,還僅僅是一種口語化的表達,還沒有嚴格的標準與定義,更不用説社會共識了。幾十年前,我們講“富”,是以“萬元戶”為標誌的。根據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教授的測算,按照人均貨幣收入或者城鎮職工平均工資來看,30年前的1萬元,大體相當於現在的近30萬元。如果以此為標準確立的“富二代”,則沒有任何的社會學意義,不具有研究價值。那麼,究竟父母擁有多少財富的子女才算得上“富二代”?100萬,還是1000萬,是人民幣,還是美元?沒有標準,就沒有歸類對象。就如一千個觀眾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在不同女大學生眼中的“富二代”,有不同的標準,59.2%這個數字根本説明不了任何問題。
雖然願嫁“富二代”是個偽問題,但在市場經濟價值標準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婚戀觀務實化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婚戀觀走出“柏拉圖”精神之戀,走出“白雪公主”和“白馬王子”的想象之戀,不僅不是什麼壞事,而是好事。然而,“一枚硬幣總有兩面”,少數女性受到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傍大款”、“當二奶”。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潮也有抬頭的趨勢。這種社會影響滲透到校園,加上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崗位競爭激烈,社會向上流動通道不暢等原因,使得大學生的婚戀觀也進一步社會化、世俗化,出現了所謂的“畢婚族”、“急婚族”,以及“嫁富二代”、“少奮鬥幾十年”的想法。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任何一個時代的思想,都是這個時代的産物。“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女大學生希望“嫁得好”,太正常不過了。“寧做貧家妻,不做富人妾”,是不是嫁“富”就等於“嫁得好”,則是可以商榷、引導的。鄧小平曾説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雖然我們不鼓勵女大學都嫁“富”,但也不支持女大學都嫁“窮”。如何讓嫁“富”與嫁“窮”自然融合呢?除了學校的婚戀觀教育之外,改革社會財富的分配機制,暢通社會流動通道,實現共同富裕,才是根本之策。
另外,我建議媒體要客觀地看待“富二代”現象,不要渲染炒作,因為這種炒作容易使“富二代”背上超重的輿論壓力,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同時,這種炒作,也容易導致社會對立與仇富心理,不利於和諧社會建設。
責編:趙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