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深圳299名公務員過保障房初審,多人擁有豪宅。深圳官方回應稱,這299人都是屬於面向深圳戶籍招聘的臨時人員(4月12日《廣州日報》)。
打死人的城管是臨時工,海事局上班打牌的工作人員是臨時工,這次申請保障性住房的299個人竟然也都是臨時工。更巧的是,只有25個人員編制的福田區安監局卻有11人通過初審,而這11個人毫無例外的成了“臨時工”。
事實上,在新勞動合同法裏,徹底取消了“臨時工”這個工種。但僅從“出事的都是臨時工”來看,臨時工還大量存在著。於是,一個在法律上不復存在的名稱,為何能夠經久不衰地出現在正版的話語之中呢?
就目前來看,臨時工的産生,絕大部分並非是一個工種問題,而是由公權部門以傲慢姿態,進行自由裁量的結果。於是,出事的總是“臨時工”,不出事的總是“臨時用工”的單位。或許這是人事制度的混亂給官方尋找到一個藉口,但背後的根源在於,權力系統處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裏。他是不是臨時工,你查不到,官方説了就算。
在權力系統密閉的情形下,甄別“臨時工”顯然不僅僅是個技術活,或許我們可以人肉搜索出幾個臨時工,但要真正能夠從容應對“臨時工”,還是得想辦法讓那個密閉的空間變得公開透明。
責編:趙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