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上海世博會不僅圓了中國的百年世博夢,更將讓我們重拾中國建築的夢想。”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鄭時齡來到浙江省科技館,和數百名聽眾一起分享有關世博會建築的光榮與夢想。
鄭時齡説,建築是技術與美的結合,而世博會建築與一般建築的區別,在於它已經成為一個時代和文化的象徵,引領著各國的建築思潮和建築技術。從世博會150年的歷史來看,歷屆世博會建築都成為了開一時風氣之先的標誌性建築,1851年倫敦世博會的水晶宮、1889年巴黎世博會的埃菲爾鐵塔和機械館、1915年舊金山世博會的美術館、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的原子塔,還有1962年西雅圖世博會的太空針塔等,無一不成了世界建築史上的經典。
然而,歷屆的世博會中國館都不是很成功,主要原因是中國館經常被看作只是一種展覽工程,習慣於用外界對中國形象的認識來展示自己的文化,最終成為一種傳統符號的堆砌。比如建一個牌樓,畫一個京劇等,太直白。
如今,在中國成為外國建築師的“東方淘金地”、“試驗田”,在奧運會主場館設計、國家大劇院、央視大樓紛紛被外國建築師中標的今天,中國建築師們迎來了一個為自己“正名”的絕好機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第一次由中國設計師自己設計。鄭時齡希望並相信,通過上海世博會,中國建築能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重大主題,以長遠的眼光、審美的標準規劃城市的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融,實現對於完美建築的理想追求,成為我國歷史記憶中的一座建築豐碑。
見證人類文明發展的驛站
150多年來,世博會推陳出新、魅力不減。究其原因,在於每一屆世博會都以文明成果的最新展示,稱得上是見證近代以來人類文明發展的驛站。
早期的世博會,較多強調“進步”的理念。1851年倫敦世博會,全稱是“萬國工業産品博覽會”,展出了大功率蒸汽機、火車頭、起重機、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等10萬餘件展品,而這一屆世博會展館的建築面積達9.2萬平方米,以鑄鐵和玻璃為主要建材,晶瑩剔透的效果引起轟動,被稱為“水晶宮”。
1853年紐約世博會,展出的電梯令觀眾驚訝不已;1855年巴黎世博會,首次展出了混凝土、鋁製品和橡膠;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展出了電動馬達;1889年巴黎世博會,人們為了聆聽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傳出的音響,需要排隊長達兩三個小時;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電的發明和應用讓人大開眼界……
經歷了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人類從科學崇拜轉向科學反思。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標誌性建築原子塔反映了全人類關注安全以及和平應用原子能的願望。1964年紐約世博會的主題是“通過理解走向和平”。1970年大阪世博會以“人類的進步與和諧”為主題,強調針對工業化的負面社會影響,與其後的一些世博會共同發出一個聲音,即人類應該更加關注技術進步、人生幸福和保護自然環境三重目標的協調與平衡。
20世紀90年代以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世博會也進入了一個演繹人類新的文明的時代。
(據新華社)
責編: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