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雲:推動財政公開需有公民政治參與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01日 09: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財政預算公開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已經不止一兩年了,2008年正式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也明確規定財政預算、決算報告屬於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重點公開的政府信息。但與公眾的熱切盼望、輿論熱烈討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級政府部門對於相關法律規定視而不見,財政公開的動作幾近於無。據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最新的一項評估,全國341個省級部門的行政收支情況幾乎不透明。如果滿分以100分計的話,中國省級各部門的行政支出透明度僅為3.41分。

  分數很低,但也不驚人,因為這與我們的日常經驗相符,是財政預算公開現狀的真實反映。現在再去討論財政預算應該不應該公開已經沒有太大意義,這是一件不言自明的事情。需要追問的是,為什麼一件順乎民意、合乎法律的事情,推動起來這麼困難呢?

  其實不僅是財政預算公開,很多有悖於民意、損害民眾利益的政務,儘管輿情洶湧,卻無法改變現狀,政府部門可以經常無視民意,我行我素。我想問題的關鍵在於民意對於政府部門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力,儘管民意沸騰,但官員卻感受不深,因為民意對於官員的利益不會産生實際的、深刻的影響。因此,他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換句話説,公民政治參與的程度太低了,因此政務多由官員説了算,而不是由公眾説了算。

  目前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主要方式還局限在輿論範圍。近些年來,隨著網絡媒體的興起,輿論的影響力逐漸增加,公民的政治參與程度隨之有所提高,對政府部門形成了一定的輿論壓力,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但這是不夠的,可以看到,儘管公眾能夠通過各種媒體對一些事務形成輿論,但問題的解決,還取決於政府部門和官員是否聽取輿論,比如説周老虎案、躲貓貓案,相關部門和官員能夠順從民意,就得到了相對圓滿的解決。但如果相關部門和官員無視輿論,比如財政預算公開,公眾實際上很無可奈何,事情也無法按照法律和民意得以推動。

  因此,當務之急是擴大公民政治參與的範圍,豐富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深化公民的政治參與程度。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這就要求在輿論監督層面,要進一步強化,不能讓這一來之不易的局面出現倒退。真正做到這些,財政預算公開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責編:趙春曉

打印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