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言:權力肆意分房,房價怎能不高?

發佈時間:2010年04月01日 09: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有房還是沒房?買得起房還是買不起房?這個問題,在普通老百姓那裏,答案是確切的。但如果問的是公職人員,答案又當如何?

  有的人給出了答案,深受質疑。日前,首個“全裸鄉政府”四川白廟鄉黨委書記張映上在網上公開了個人財産,稱自己無住房寄住岳父家中時,不少網民讚許之餘,還是表示了深深的懷疑。一如此前,一些廳局級甚至省部級官員聲稱房價畸高,連自己的薪資也買不起房的時候,公眾普遍投以懷疑目光。

  有的人給出了答案,觸目驚心。據報道,從去年6月開始,安徽合肥市大力清理直管公房。截至今年3月23日,合肥市清房辦已糾正違規佔用直管公房人員1119人,收回資金近5000萬元,收回應退公房28套。其中,違規佔用、轉租公房者幾乎都是公職人員。

  從具體事實看,這兩個新聞好像沒有什麼關係,但從背後隱藏的現實和規則看,這兩個新聞卻又能建立某種邏輯聯絡。人們對官員買不起房的懷疑,不斷得到了事實印證,已經嚴重影響了政府公信力;更因為這種懷疑並不是針對某個人,而是人們在事實的一次次“啟發”下,發覺在權力體系內,無論是從機會、信息、渠道還是經濟能力來説,公職人員具有難以想象的對公房等公共資源“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解決房子問題比一般百姓容易得多,這恐怕也是公務員飯碗讓人趨之若鶩的一大原因吧。

  這還不算。如果對權力的監督缺失,導致公權私用,那麼在特權之手橫掃之下,買房子、有房子遠遠不是問題,而是有多少套房子、買多少套房子的問題。就像在合肥,有個別公職人員,手上包括房改房已經有數十套房子,竟然還捏著一套直管公房!而就在這座城市,年近八旬的退休職工劉海明幾十年來一直居無定所,生活困苦。

  不患寡而患不均。當分房的主持者不是制度,也不是市場,而是特權,以致有人蝸居難求,有人華屋成片,這樣的“馬太效應”現象,暴露了一些人假借公權力謀私自肥的行徑,更折射出權力規則對利益分配格局的扭曲。無論是溫州購房門事件,還是武漢經適房六連號事件,無論是招聘幹部子女穩定幹部隊伍,還是績效工資在一些地方異化為“官效工資”,其中無不隱現著權力者優先、多佔甚至通殺的利益邏輯。

  看來,分蛋糕講究的公平正義,離不開操刀的權力之手。因為,操刀者有沒有公心,會不會私分,能不能偷吃,會直接影響到分蛋糕規則的公平,過程的公正,最終決定了蛋糕能不能分好。

責編:趙春曉

打印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