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日成:期待公共財政透明化不僅是“天書”曝光

發佈時間:2010年03月31日 10: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讀不懂“賬本”,又何談監督?從嚴格意義來講,無論是《信息公開條例》的要求,還是民意的驅使,政府財政預算公開只見幾個難覓具體對象的“天文數字”,雲遮霧罩,高深莫測,晦澀難懂,就難免形式主義,乃至有規避監督之嫌。

  繼廣州首開先河公佈市級財政預算之後,廣東省財政廳日前也首次在其網站上公佈了2010年省級財政預算。不過,此次公開的省級財政預算只有“粗線條”,沒有“細紋路”。不僅市民沒法下載細看,財稅專家更是直言難看懂,無法解讀。(3月29日《新快報》)

  相信很多人依然清晰記得,在兩個月前召開的省人大會上,財政廳回應人大代表吁求時表示,目前要公開財政預算“于法無據”,“還需要法律支撐”。平心而論,財政廳此番出人意料來個180度急調頭,自覺在網上“曬”賬本,無疑邁出了公共財政管理透明化的重要一步,理當為之擊掌。然而,所謂的“公開”僅限于露出幾根主骨架,不見血肉,乃至中山大學的財稅專家也慨嘆讀不懂預算“天書”,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

  抱著良好的願望,人們可以解讀這只是一次“試水”,但是,基於了解公共財政預算信息屬於納稅人和人民天然的權利,民眾期待信息公開內容更全面,科目更細化,釋文更清楚,對比更具體,顯然不應是奢望。事實上,由於人大審議政府財政預算報告,不少代表本身就因“看不懂”而存在“走過場”成分,因而社會層面更廣泛的“事後”監督尤顯必要。

  比如,廣州去年首次財政預算公開,就“不幸”被民眾挖出“9間機關幼兒園年財政補貼達6000萬”等“老問題”。事實充分證明,公共財政信息的真實、完全、及時公開,利於民眾有效監督。反之,如果財政預算公開缺少最起碼的誠意,不僅其作用與意義免不了大打折扣,也會直接損傷政府的公信力。

  然而,讀不懂“賬本”,又何談監督?從嚴格意義來講,無論是《信息公開條例》的要求,還是民意的驅使,政府財政預算公開只見幾個難覓具體對象的“天文數字”,雲遮霧罩,高深莫測,晦澀難懂,就難免形式主義,乃至有規避監督之嫌。

  有人大代表指出,一份看不懂的預算只能説是做得不好的預算。退一步講,財政預算確實有其專業性,普通百姓讀不懂尚且不足為怪,但專家也讀不懂,包括預算公開本身就語焉不詳,那就不是“專業性”能一言蔽之了。推而論之,既然已經公開,又假如目的十分端正,財政部門就有責任將預算做到化難為易,使之通俗易懂,以滿足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而不能一廂情願地將責任推到“專業化”的頭上。香港特區政府財政預算中,82個政府開支項目逐一羅列,最近5年收支統計一目了然,納稅人繳納的每一分錢怎麼花,花在哪,市民都能在特區政府網站上找到詳細數據,稍微有點文化的人都能看懂。如此公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開。

  説到底,財政預算公開之“難”,不在“專業性”與技術操作,而在對民眾知情權和監督權的認識和態度上。財政預算公開,本質的意義不僅是讓民眾監督政府如何花錢,而是將維護民眾切身利益的權力交到民眾手中。因此,公共財政的真正透明化是必然的選擇。

責編:趙春曉

打印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