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傑:抄襲成風都是評審惹的禍

發佈時間:2010年03月25日 08: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一位署名“中大學子”的舉報者通過比對認為,僅一篇討論“宮腔粘連”的論文,就遭遇了16個單位25人的6輪連環抄襲(《中國青年報》3月24日)。

  客觀地講,對於發表論文者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一部分人確實是專門搞學術研究或者捎帶搞學術研究的,比如一些科研院所的研究員、大學教授等,搞研究、寫論文就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另一部分人則不具備搞學術研究的條件,或者乾脆沒有寫論文的能力。例如有些職工的本職工作與科研相差十萬八千里,叫他們寫論文,難免會抄襲造假。

  讓一些不需要寫論文者寫論文,並需要在報刊發表,否則評不上職稱,漲不了工資,可見,論文抄襲造假,都是科研管理體制、職稱評審制度逼出來的。如此職稱論文評審制度,除了造就論文買賣産業,我看不到什麼積極意義。今年1月,武漢大學副教授瀋陽披露,到2009年,全國論文買賣銷售額近10億元。用反剽竊軟體查詢,2007年的樣本數據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襲,24%的論文為部分抄襲,僅4%的文章不存在抄襲。

  能發表論文不代表其業務水平高,不寫論文也不證明其業務水平差。如果蒲松齡再世,他拿《聊齋志異》來評職稱肯定不行,而別人就《聊齋志異》寫篇論文發表之後就完全可能通過職稱評審,這不是很荒誕嗎?論文能證明水平高低嗎?很多人倒貼錢來發論文,如此環境還能培育出什麼高水平論文?一些專門刊發論文的雜誌,唯一目標就是賺錢,唯一的作用就是作者用於評審。所以,“中大學子”大可不必擔憂讀者看論文後指導實踐會釀成惡果。

  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曾經説過,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可以一篇論文都沒有,但他必須要能良性地影響著公眾,有著難以被忽略的專業地位。而我們呢?在大學,沒有論文,恐怕連講師都評不上,教授就更別指望了。以論文評價人才,全民搞學術、發論文,造就了虛假的“學術”繁榮和論文泡沫,真正的學術研究卻越來越遠。

責編:趙春曉

打印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