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7
身邊的誠與信
  •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崇尚“誠信”。他們是我們身邊誠實守信的踐行者,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每個人的尊重。
  •   2014年6月,已倒閉多年的江夏區第一服裝廠依據政策進行了改制,資産拍得163萬元。作為“留守廠長”的徐家堯決定,找到當年在冊的185名職工,讓每個人都拿到應得的錢。為讓失散的職工們回來領錢,徐家堯四處尋訪,走街串巷張貼公告,到電視臺播尋人廣告。“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找到每個職工是他堅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 視覺中國
  •   為了兌現當年許下的承諾,劉延寶一家四代人踐行著數十年如一日的照看守護,讓在濟南戰役中犧牲的七位革命先烈得以在此安息。1948年9月28日,五位在濟南戰役中犧牲的解放軍戰士被抬到神武村,參與支前的劉延寶的爺爺劉修芝與戰士們灑淚將他們掩埋。面對部隊首長“照看他們”的囑託,劉修芝毫不猶豫地一口應承了下來。而從那時起,守墓護墓,就成了劉家的家規。 視覺中國
  •   清末,一位姓萬的人逃難至鄂西南深山的建始縣。為報鄰里關愛之恩,他自造木筏,為村民擺渡,承諾不收分文。時光冉冉,萬家一代代人接過船槳,堅持擺渡。古稀老人萬其珍是第三代義渡傳人,每天在大沙河上來回擺渡數十趟,並帶動兒子、孫子義渡,成為廣為流傳的一段佳話。萬家百年“義渡”,一不為名,二不為利,只為“信義”二字。 視覺中國
  •   庹長髮曾是國民黨軍官易祥的勤務兵。1949年,易祥隨國民黨敗退台灣。臨行前,他將妻子陳淑珍與兩個年幼的兒子託付給庹長髮,囑咐他好好照顧自己的妻小,等時機適宜後再來接家人去台灣。“你去一年,我照顧一年;你去十年,我照顧十年;你去一輩子,我就照顧他們一輩子。”庹長髮承諾道。沒想到易祥這一走,真的就是一輩子,再也沒能回過湖南老家。2009年,陳淑珍過世,但庹長髮仍然與兩個侄子及其後人常住在邵陽,堅守著自己的承諾。 視覺中國
  •   行動不便的葉萌吾老人,曾因看病打車難,一度放棄治療。鄭州雷鋒車隊的出租車師傅們承諾“送他一輩子”,並把排班表排到了3年後。480天,206次免費載送,一直到葉萌吾老人去世,的哥胡礦雷和他的隊友用行動兌現了承諾。 視覺中國
  •   1999年,河南汝陽包工頭陳武現欠下工友2萬元錢。面對眼巴巴要賬的幾十名農民工鄉親,他許下承諾:“這個賬,還不了我房子就不蓋……” 他把欠賬一筆筆、一條條記在本上,放在隨身的包裏。為了還債,陳武現下過煤窯,賣過水果,幹過快遞。15年後,當他一一找到昔日工友的時候,有人甚至已經忘記了這回事。他説:“我還的這點錢可能微乎其微,但我認為誠信比這些錢更重要。” 視覺中國
  •   63歲的程相前是河南省華縣人。16年前,程相前到山西浮山縣城補鍋謀生,結識了房東劉洪友和他的殘疾兒子宋文山。2000年,劉洪友突發心臟病,彌留之際,把宋文山託付給了程相前。從此,程相前再也沒有離開過宋文山,一直悉心照料著他的生活起居,至今已有15年。“文山他爸信任我,把孩子託付給我,我就不能撒手不管,不然就對不住自己的良心。這孩子雖然身體有殘疾,不能活動,但他聰明善良,和他在一起,我也很開心。”不善言談的老程這樣説。 視覺中國
  •   “小盛,戰爭結束後,你一定要到江西找到我的家人,我當的是共産黨的兵,是為窮人打仗的,我沒給他們丟臉。”這是與盛孝如情同父子的營長臨終前遺願。“必須把老營長的話帶給他的家人。”從1948年起,為了這句如山的誓言,盛孝如開始了一場長達67年的尋找。在眾多愛心媒體的協助下,他最終尋得戰友親人,踐行了諾言,告慰了英靈。 視覺中國
  •   湖北武漢黃陂孫水林兄弟倆每年都會在年前給農民工結清工錢,2009年底哥哥孫水林為趕在年前給農民工結清工錢,在返鄉途中遭遇車禍遇難。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將工錢送到了農民工的手中,兄弟倆的誠信之舉深深打動了全中國的人。孫東林20年來堅守“新年不欠舊年賬,今生不欠來生債”的承諾在網上廣為傳播,這兄弟倆,被人們稱為“信義兄弟”。 視覺中國
  •   南陽人閆秋平已在鄭州打工四個年頭,為的是多掙錢,為的是找到那位聽説也在鄭州,當年曾借錢給她的高中老師張旭耀。13年前,在她最需要錢為家人看病時,這位老師借給她3萬元,家人得以手術,保了命。這筆錢,她一直惦記著,心想有能力了,一定歸還。 視覺中國
  •   何興武是江西省南昌市三聯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20年前,因用藥不當失聰的何興武同周氏兩兄弟合夥建起了這所聾啞學校。辦校不到5年,合夥人相繼去世,而他們的臨終囑託,成為他堅守辦校的信念。“只要我還能動,我就要把學校繼續辦下去。”何興武説。 視覺中國
  •   2015年3月份,從貴州來到寶雞求學的女大學生王艷,突患重病,寶雞愛心人士和公益組織先後為其募集20余萬元善款,女孩如今病情穩定,家人決定退還剩餘的12萬元善款給公益組織,讓愛心延續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視覺中國
  •   浙江溫州一家民辦課外輔導學校女校長徐善萍與該校5名老師打了個“賭”,“賭”的是老師能否解決學生的厭學、網癮等問題,為期一個月。每位老師的目標是10名學生,如果有一人沒有拿到10位家長的“讚”,徐善萍就要剃光頭。截止最後期限,5名老師中有一名沒有完成,徐善萍給自己剃了個光頭。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徐善萍在履行了諾言的同時,在也讓學生明白了“言而有信”的做人道理。 視覺中國
  •   吳乃宜,溫州蒼南縣霞關鎮三澳村人。2006年颱風“桑美”奪走吳乃宜的3個兒子,留下60多萬債務,他承諾“人走賬不滅” 。多年來,他每天喝稀飯,編漁網,勒緊腰帶,還清了舊債,被人們譽為“誠信老爹”。 視覺中國
  •   20多年前,鄰居臨終囑託的一句囑託“請多放一把米,別讓我的兩個兒子餓死。”周鳳珍答應了。為了這個承諾,她默默地照顧鄰居的兩個智障兒子20多年,就連親生的兒子都埋怨她,對待外人的孩子比自己親生的還好。 視覺中國
  •   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街群樂村的農婦龔翠先家十多年前,因辦大米加工廠虧損,加上丈夫患癌去世,欠下48萬餘元的鉅額債務。“在我有難的時候,他們幫助了我,這些錢我不能不還。”生性堅強的龔翠先面對鉅額債務,從未想過賴債,也未想過放棄。為這個承諾,她起早摸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靠養豬、養雞和做點小生意,一點一點移平了“債山”。 視覺中國
  •   2009年,葉石雲的父母在49天內先後因病去世,留下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母親去世前已生病多年,父親為此欠下了總計3萬元的債務。這些債務沒有一張借條,但11歲的葉石雲決定替父還債。撿廢品、幹零活,6年來,葉石雲共計掙到22800元,加上爺倆從低保和補助中省下的錢,他最終還清了欠債。 視覺中國
  •   新疆阿克蘇市71歲老人汪正英曾是一個生意人,十多年前由於一次承包生意虧本,他欠下50多萬元的債務。工人、供貨商紛紛上門討要欠款。汪正英向他們打下欠條保證説:“相信我,不管到什麼時候,錢我都會還。”為了兌現還款諾言,他堅持拾荒12年,還清了債務。 視覺中國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往期回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