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67
父愛無言
  •   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也許是因為父親的深沉和無言,每年的父親節總是沒有母親節那般熱鬧。但父親的細心呵護與寬厚仁慈,卻是跟母愛一樣彌足珍貴。他把愛深藏於心底,不輕易流露,卻無時無刻不在默默付出、奉獻,他傾其所有為孩子撐起了一片藍天。
  •   2015年4月19日,山東青島,魯俊峰在家中和兒子瓦力操作他們親手製作的“瓦力”機器人。 視覺中國
      這台機器人是模倣電影《機器人總動員》的男一號“瓦力”製造的,不僅能走、能跑、還能實時傳輸圖像,做到第一視角遙控。為了給孩子做這個玩具,魯先生耗時三個月,花了近一萬塊錢,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魯先生説,做玩具的時候兒子也有參與,雖然很多時候都是在幫倒忙,但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   2014年5月23日,山西省兒童醫院病房裏,王志華在給女兒喂食,還沒等父親嚼碎,王可然就張大了嘴,如同一隻待哺的幼鳥。 視覺中國
      家住在左權縣澤城村的村民王志華被人們稱為“喂食爸爸”。他3歲的女兒王可然患了一種罕見的疾病——“賁門失馳緩症”。自2012年起,王可然開始出現嘔吐現象,之後愈發嚴重,因為營養不良,牙齒也逐漸脫落,無法咀嚼進食。醫院拍攝的胸片顯示,王可然的食管被撐得很大,食物卻無法進入胃部。為了讓女兒能吃點東西,王志華就將食物嚼爛後再嘴對嘴喂給她。王志華説,只要女兒能多吃一口,他再苦再累也心甘。
  •   2010年10月13日,成都10歲女孩姚啟鳳在路燈下練習芭蕾,父親充當武功教練為女兒把護跟鬥。小女孩每做一個動作,父親都為她加油鼓勁。 視覺中國
  •   2016年4月5日,重慶44歲的羅曉艷為了給孩子做一個榜樣,重拾書本參加高考。 視覺中國
      羅曉艷報的是文科。“上次高考是28年前,很多知識點忘記得差不多了。數學和英語根本‘啃’不動,我對語文比較有信心。”他報名參加高考是想讓兒子明白:“我一個丟掉書本28年的中年男子都有勇氣再次面對高考,你一直念了18年的小男子漢難道會怕這點小困難?”
  •   2013年7月19日,河南平頂山,也許天氣太過炎熱,敏敏曬傷的皮膚出現脫皮現象。爸爸張軍領從周托班接到敏敏,第一時間就買來藥物為女兒塗抹。 視覺中國
      敏敏是張軍領在2009年撿回的一個棄嬰,為撫養這個棄嬰,女友同他分手。為讓棄嬰得到更好的照顧,他靠自己微薄的工資把棄嬰送到周托班。
  •   2010年9月24日,福州,來自湖北襄樊的王勁松經過5天的努力,終於尋找到了被網友騙後失蹤的女兒。 視覺中國
      2010年9月19日,湖北襄樊的王勁松聽説15歲的女兒小仙被網友騙到了福州,心急如焚。他連夜從深圳趕往福州尋找女兒。5天來,他通過女兒網友在QQ上留下的一絲線索,在福州金山區浦上工業區尋找,每天都要走一二十公里的路。老王幾乎天天只吃一餐飯,晚上住在35元一間的簡陋旅社,休息四五個小時。9月24日,老王在福州浦上工業區B區55棟廠房附近發現女兒網友“念仔”的工作地點,並迅速報了警。父女相遇後,抱頭痛哭。
  •   2015年5月4日,西安秦嶺深處私塾,白梓霖在教女兒練習射箭。 視覺中國
      白梓霖和妻子創辦私塾的初衷是想給女兒一個快樂的童年。2010年的初春,他停止了生意,帶著當時3歲的女兒和幾位朋友的孩子一起進山。白梓霖有一兒一女,兒子跟著爺爺奶奶在西安城中的重點小學讀書。5年多的實踐,他發現8歲的女兒和12歲兒子的差異越來越大,山中的女兒善良、溫和、懂禮貌,歡樂多,而兒子壓力大、脾氣有些焦躁。
  •   2015年10月1日,山東東營,初中學歷的位凱為激勵兒子,用3余噸廢鐵歷時6個月造出6米高“大黃蜂”。位凱説,“做這件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自己9歲的兒子做個榜樣,讓他明白做事要有耐心,要追求完美。” 視覺中國
  •   2014年7月5日,重慶38歲的爸爸許明川帶上14歲兒子許航,準備行程15天,徒步350公里到成都,通過這次行走加深自己和孩子的感情和鍛鍊孩子的意志力。父子倆擊掌相互鼓勵。 視覺中國
      “我們兩口子經常在外談生意送貨,回家都是晚上了。”許先生説,夫妻倆和兒子交流很少,兒子讀初中後變得有些叛逆,自己的教育越發聽不進去。他意識到,這樣下去,兒子肯定會和自己疏遠,許先生準備改變現狀。2014年5月,許先生與兒子商量決定,暑假父子倆來一場親子旅行,從重慶徒步成都。
  •   2015年2月16日,海南瓊海市,一位父親為兒子買了一台玩具車,一家三口行走在馬路上。 視覺中國
  •   2015年4月15日,42歲的肖坤慶在天津第一中心醫院接力妻子把自己330克(佔其肝臟的30%)健康的肝臟“割”給了5歲的兒子小體政。肖坤慶坦言,因為擔心孩子的手術,整晚都沒有睡好。 視覺中國
  •   2016年5月8日上午,一輛牧馬人越野車停放在成都市鑼鍋巷“成都原點”路口上。40歲的龐傳興將開著這輛車,帶5歲兒子歷時200天、行程6萬公里環遊全中國,以不同尋常的方式,讓兒子手中的畫筆寫下中華美景。 視覺中國
      “我帶5歲孩子看中國並不是一次簡單的自駕旅行,而是對親子教育模式進行實踐活動,我為此做了3年準備,除了帶孩子遊全國繪畫寫生外,還將自己撰寫的《感恩名單》帶上,去全國各地尋找自己這40年裏曾經幫助過自己的老師、朋友和親人,通過這種方式影響孩子,讓孩子從小懂得愛和感恩。”龐傳興説。
  •   2014年11月30日,海南瓊海,一位年輕父親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泡奶粉。 視覺中國
  •   2015年6月19日,廣西河池,“父親的背就是我的‘夢之舟’,離開父親的背,也許就是我生命終止的時刻。”黃必華説。 視覺中國
      2006年,廣西東蘭縣隘洞鎮板康村的黃必華得了怪病,原本挺直的脊柱不明原因地向右彎曲,喪失了行走能力,那年,他才讀小學二年級,剛滿7歲。後來他被認定為一級肢體殘疾。2009年,黃衛合夫婦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讓兒子到學校繼續讀三年級。此後,不管颳風下雨,黃衛合都背著兒子上學。
  •   2015年7月9日,正值暑假期間,洛陽市民拜雲鵬做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決定——辭去工作,帶著10歲的兒子拜一鳴從洛陽出發徒步去西安。 視覺中國
      最辛苦的一天,為了按時到達預定的地點,兩人徒步行走了40多公里。一天下來,兩人腳上磨出來不少血泡,但兒子沒有任何抱怨,仍堅持走到了預定地點,兒子的表現,讓父親拜雲鵬非常欣慰。“這就是我們的成長,我們走了下來,確實成長了不少。”
  •   2013年10月9日,吳元昌準備給在漢中的女兒寫封信。旁邊堆著六年來寫的55本日記。 視覺中國
      電話、短信、微信……這個時代有太多的通信方式將人們連接起來,但吳先生還是更喜歡通過寫信的方式表達對女兒的掛念,因為這種書寫溝通的方式他已經堅持了6年。“我覺得寫下來可以思考,能夠完全表達對女兒的感情。我想教給她寬容、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吳元昌説,女兒上初中開始就變得不太喜歡和他説話,説是有代溝,但他又想告訴孩子很多道理,所以就寫下來讓女兒看。
  •   2015年7月22日,米杜的父親來京,每天清晨或傍晚,他都會去超市買菜。 視覺中國
      攝影師米杜是個地地道道的北漂,算上大學,已經在北京呆了八年。米杜是家中獨子,老家在西北的小城市,除了過年,平時幾乎沒有時間回家。米杜的父親在一所中專學校當老師,近兩年,年近花甲的父親都會利用暑假時間來北京照顧他一段時間。一直以來,父親最擔心的就是兒子的身體,來京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兒子做幾頓可口的飯菜。
  •   2015年6月10日,山東濱州,58歲的傅尊業給兒子捐腎後,在醫生的允許下,打著吊瓶,第一次去監護室看望接受自己腎源的兒子傅永浩,在兒子的床前,父親握著他的手,告訴他:“安心修養,出院後樂觀的生活,不要擔心我,堅強起來,有老爸在,一切都會好的。” 視覺中國
      22歲的傅永浩是山東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尿毒症于2015年6月4日接受了其父親的腎臟移植,父親給了他第二次堅強的生命。
  •   2012年11月14日,西安,付師傅和兒子軒軒一起上課,軒軒注意力不集中時,爸爸就用手頂他一下。 視覺中國
      在兒子學校當校工,付師傅説這一切都是為了兒子,兒子從小就調皮、貪玩,光幼兒園兩年就換了5所。在當校工前,他已在另外一所小學全職陪讀了整一年。

登錄註冊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往期回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