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因上一年推薦學生高考成績不突出,南京市一所重點中學的校長推薦資格被北大取消;清華大學今年將校長推薦生的學業成績要求從去年年級前5%,調整為前1%……兩校的中學推薦招生,明裏暗裏,似乎都在傳達著學業成績優先的信息。今年是北大“中學校長實名制推薦”實施第3年,清華“領軍計劃”實施第2年。從兩所高校出臺這一政策起,中學究竟該推薦什麼樣的人選就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詳細]
學業成績最能反映一名高中生是否具有在其應該投入主要精力的事業中取得過人成就的素質。在競爭激烈的高中學業中的“學業領軍”經歷,是一個優秀人才將來在社會中發揮領軍才能的強大心理基礎和實踐基礎。
高考就是選尖,是選拔優秀人才的過程,而掐尖是採用不正當的手段,只為某一個人服務,把其他人都排除在外。自主招生好像不屬於這個範圍,所以掐尖這個提法我持保留態度,我認為是選尖。
現在的自主招生,沒有給偏才、怪才更多機會,而且演變成了一種搶生源的手段。“學生參加了自主招生,還要高考。而一旦通過自主招生,就是承諾要報某所學校,大學就把學生提前‘圈’起來了。
清華"領軍計劃"、北大"校長推薦制"提成績門檻,被指“掐尖”
自主招生,説到底是對高考的不信任。全國所有部委屬高校以及部分地方重點高校都有自主招生的資格,自主招生指標本來是用來招收那些極少數有特殊才能而又無法通過高考的偏才、怪才、精才。而當下的自主招生就是在高考前先掐尖,是搶生源!
作為我個人,是非常願意推薦那些在某些方面有專長的學生的。如果推薦那些明顯能考上北大的學生,那推薦就失去了意義。
一般有特殊才能的可能都會偏科,所以總分也會不高,北大清華到底要特殊人才還是高分數學生?這讓校長很為難。
北大希望招收綜合素質全面、學科成績突出、具備發展潛能的優秀學生。不鼓勵招收“偏才”、“怪才”,主要基於以下考慮:首先,中學教育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它不是大學教育的預科班,不是為了上大學而開設的培訓班。偏才、怪才就不是中學教育的目標,而只能是一個不可預知的結果。其次,偏才、怪才的標準很難給予準確界定。即使是不同領域的專家,也很難給出明確的標準。第三,如果大學把偏才、怪才作為選拔錄取的標準,那就一定會出現一大批根據這個標準製造出來的所謂“偏才”、“怪才”,出現一大批製造偏才、怪才的培訓機構。第四、我們不能再用一個世紀以前的偏才、怪才標準去培養今天的學生。
名校“掐尖”雖然只是一種招生過程中的無奈,但作為中國最好的幾所大學,如果把中國老百姓的注意力集中在極少數的高分考生上,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種“掐尖”,讓高中的校長、班主任只能唯分數論,只能靠高考的數字説話,數字甚至跟老師的獎金、福利挂鉤,高中要實現素質教育談何容易?這種“掐尖”,讓家長焦慮,爭先恐後搶跑,為分數而奮戰。如果名校僅僅把招到多少高分考生作為一年的成績,這種“掐尖”跟地方政府唯“GDP”論沒什麼區別。大學如此“搶生源”,並不是真正重視人才培養,而只是獲得一時的招生政績。高校別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這上面了,只要你有足夠好的辦學質量和自信,就讓學生自己選吧。
自主招生有著充分的改革空間可以挖掘,比如,這麼多年來,自主招生一直沒有在“為偏才怪才開闢一個通道”上有所作為。北大去年推出校長推薦制後,曾被輿論解讀為“是偏才怪才的福音”。沒有想到,最後校長們推薦的,沒有一個是怪才偏才,都是班上最好的學生。這樣的校長推薦,對自主招生改革毫無助益,不過是一種掐尖策略。自主招生在“如何避免腐敗”上,也一直沒有拿出一個能夠取信于公眾的改革方案。以至於高校一旦想擴大自主權,輿論就會質疑“會不會成為權貴通吃的盛宴”。其實,高校完全是可能聯合起來的,聯合不是為了掐尖,而是聯合設計一套可以防範招生腐敗的制度。
自主招生就是為了選優、選尖,高中階段成績是衡量才能的重要標準。 [詳細]
對成績過高要求,則跟高考無異,顯然背離了自主招生的初衷和宗旨。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