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高考分數公佈日,對許多考生來説註定是一個不眠夜。網上網下浮出水面的高分佼佼者,也同樣讓各名校來川招生的老師們無法入睡。每爆出一位高分考生,清華大學招辦老師就開始全力搜索這位幸運兒的聯絡方式,北京大學也靜候考分的公佈。復旦大學則將於今日兵分六路,集中宣傳,向考生發出邀請。一場生源大戰將於今日拉開帷幕。 [詳細]
當前,一批有社會影響力的人,苦心孤詣的營造出了一種”高考可殺“的輿論場,一味強調高考的殘酷性和隨機性,卻無視高考的相對公平性和去父母階層影響力性;受益於高考的平民子女階層,由於缺少發聲渠道,而成為了沉沒的大多數。
現在各地各校的生源是十分不均衡的,兼之,一次考試決出的狀元又是有偶然性的,以此去評判各校的優劣,然後再趨之若鶩,這只能早就新的生源不均衡,十分不利於教育的發展!社會各界,尤其是家長,應當淡化“狀元”話題,應當冷靜思考!
高考成績即將揭曉,部門又發文不讓炒作高考狀元,對此舉我是高舉雙手贊成,可是,管用嗎?年年都這麼説,各省市還不年年都在炒高考狀元,而且是越演越烈,不僅炒作總分狀元,還變著花樣炒作單科狀元。其實我們都知道,炒來炒去,受益的是學校,受害的是家長。
高考分數陸續公佈
高校生源爭奪戰開幕!
現在的高考制度也有其優勢,那就是給了窮人翻身的機會。在高考面前,某種意義上只要你學習好,能考好,就能上到好大學,而且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看看今年高考那些名牌大學爭奪生源的景象。再比如香港和台灣,當他們來大陸招收學生時不看別的,看的就是高考成績。
講教育公平,更多是針對受教育一方而言;其實對學校一方也存在公平與否的問題。現在學校生源爭奪已無序和失控,學校為了留住或招來理想生源怪招迭出,在操作手段上已經到了“犧牲中考保住高考”的狀態,這是對考生、家庭和社會的不公平。
在學齡人口日漸減少,國外大學吹響爭奪中國優質生源的號角時,我們需要“居危思變”,建議按照各高校報到率、就業率分配招生計劃指標,對於辦學條件好、辦學水平高、報到率高的高校,在計劃安排上予以傾斜,以免造成浪費。
高考優質考生“崇洋媚外”現象實際上意味著教育全球化,也意味國內大學的吸引力在下降。逐年遞增的高考出國人數背後,折射出的是學生和家長對國內教育的失望和不信任。針對高考優質考生“崇洋媚外”現象,教育專家熊丙奇認為,只要我國高校的辦學質量沒有切實提高,教育制度沒有真正改革,中學生放棄高考、選擇留洋的群體只可能越來越龐大。
求賢若渴,無可厚非。可是,當招生成為一場戰爭,當高分考生成為最終的戰果,背後凸顯的其實是教育評價標準單一的無奈。誰都知道,分數更多的是數字上的不同,並不必然代表素質的差距,但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分數又或許是我們能找到的惟一的評價標準。
國內名校生源為何迅速流失?“國外名校的教學水平高”是最易想到的原因。但奇怪的是,為何過去“洋高考”沒有這麼紅?國內中産階級的經濟實力日益壯大或許是另一個原因,但很多送孩子出去的家庭其實也並非那麼寬裕。最根本的原因,恐怕還是國內的高校改革太不“給力”,所以才造成了家長們的不滿意、不耐煩 和不甘心。
好大學之所以門檻高,是因為它的整體綜合環境比較有優勢,有良好的師資和教學資源,生源也比較好,還有良好的校風,在這樣的環境裏學習能獲得很多專業之外的東西。 [詳細]
雖然學校的名字很重要,但是專業更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是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為以後繼續深造和就業明確了道路,而且好的專業有好的起點,人生目標也更加明確。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