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2年6月9日,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楊莊中學7名初三學生結伴在萊蕪匯河下游游泳時溺水身亡,事發當天為慶祝生日曾與朋友共飲近40瓶啤酒;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桃洪鎮文昌村5名小學生在桃洪鎮竹塘村向家山塘游泳時溺水身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方檯鎮松花江邊,5個少年手拉手施救1名落水女同學,結果造成4人溺水身亡。同一天中16名學生溺水身亡,教育部要求立即開展全面排查。[詳細]
在農村老家生活、水性很好的舅舅悲哀地對我説:以後城裏的孩子會澡(游泳),農村的孩子反而不會了。
教育部能否確立這樣的一個理念:人生教育第一課——熱愛生命;人生教育第二課——延續生命;人生教育第三課——保護生命……
我的觀點:1.學生到學校上學,是住校的話,學校必要承擔部分責任。2.學生家長取鬧也罷要錢也罷,人道上需理解,結果交給法律定奪。3.學校和家長的矛盾在於事發後相關處理不及時不透明。4.不是天災是人禍。
同一天中16名學生溺水身亡,心痛……
反思當前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管制得多,實際應對危險能力訓練得少;安全意識講得多,實際生存能力培養得少;對孩子安全的過度擔憂及過度管制,使孩子失去了更多自身能力鍛鍊提升的機會;家長和學校應加強孩子如游泳、遇險救人與自救等實際生存能力的鍛鍊。
“六一”前,上海一所小學讓學生們填寫他們的“兒童節心願”,很多孩子寫下的只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思考多起兒童游泳溺亡及交通事故,若有家長陪伴,孩子們可能還在。
一是我們的孩子缺少簡單地生活常識知識:酒後不下河游泳;這個季節天氣悶熱,但河水依然有點冰涼,下河容易誘發小腿抽筋,出現溺水現象。二是最近幾年城市發展有點膨脹,濫採濫挖現象頻繁,政府監管失靈,河流演變成隱形殺手!
發現有人溺水,救護者應保持鎮靜,非專業人員不能冒然下水營救,防止被溺水者緊抱纏身而雙雙發生危險,如被抱住,應放手自沉使其松手後再進行救護。救護者盡可能脫去外衣褲,尤其要脫去鞋子,迅速從背後遊近溺水者,轉動其髖部使其背向自己,保持其頭部在水面以上,將其拖帶回岸邊。
政府應該在海邊、河邊、湖邊、池塘邊等有水的地方設置專用工具(繩子、救生圈、竹竿等等)。一旦有人落水,就可以在第一時間裏用這些工具救人。很多時候岸上的人見到有人落水,因為自己不會游泳,所以不敢下水,身邊又沒有救人的工具,現去喊人又來不及,造成落水人不能得到及時救治……
自然的河堤是泥土質,通常有水生植物或樹根,一旦落水,還有抓住岸邊的救命草的可能。而現在農村進行的水庫、塘堰、溝渠的改造就很不符合安全標準,水泥護坡,陡而光滑,而且周圍無護欄,一旦落水,任你水性再好,也無法爬上岸。人如果站在上面就手拉手救人也是非常危險的。人禍也,悲乎?
溺水學生缺乏安全意識、自救能力與必要的急救知識,學校和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校完全應該教會學生游泳這項基本的生存技能。家長對孩子負有看護、管教的責任,但在事故多發的農村地區,大多父母在外地打工,沒了父母來教,孩子也沒了安全的陪伴,這也是留守兒童之痛。 [詳細]
環境變了,年復一年的挖沙讓適宜游泳的安全水域大幅減少,水塘周邊也缺乏必要而有效的警示標誌和相關的人手巡邏。一些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沒有游泳館,也沒有游泳教學的條件,加上社會的游泳池價格高,孩子們想玩水只能去“野泳”。這些都為學生溺亡悲劇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詳細]
孩子愛玩水是天性,禁止他們靠近水域也不現實,而且作為認知不夠成熟的學生,總會有貪玩和忽視水域危險的時候。確保中小學生暑期安全,需要家長、學校和全社會共同強化安全責任意識,盡最大努力織出一張安全的大網罩住孩子們幼小的生命,預防悲劇再次發生。 [詳細]
在西方發達國家,游泳池比比皆是,不僅大學有中學有,小學有,甚至幼兒園都有,這些游泳池,水深20公分、30公分、40公分不等,適合不同年齡兒童的深度。而我國目前,大學尚不能達到全部有擁游泳池,只有在個別大城市的重點中學才能擁有恒溫游泳池,連中小城市幾乎不存在恒溫游泳池,更甭提鄉村。説到底,出現如此頻繁的學生溺水事件,不能總怨大水無情,也不能總怨孩子們不聽話,總是背著家長、老師“私自行動”。這一起起悲劇事件,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對農村教育投入的“欠賬”,也看到了孩子們急救知識、基本求生技能的匱乏。孰不知,教育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灌輸,更是對求生技能、生存知識的傳授。
其一,教育“重文輕武”。學校和家長有教育學生識別危險的義務。然而,恰恰只重視文化學習而對游泳等安全教育的漠視,造成大部分學生對私自游泳的危險性沒有足夠的認識,更不懂得自救和互救的知識,乃至在出現險情後盲目下水自救,導致悲劇的發生。其二,責任“重內輕外”。按照有關條例,學生在學校內發生安全問題,學校負有責任,但在校外,就與學校無關。正是這種責任偏倚,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學校“只要不在學校出事”就行的認識。其三,投入“重城輕農”。城市孩子有很多娛樂項目,但在農村,娛樂場所少,無人看管的池塘往往成了他們的樂園。加之家長務農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這必然使得游泳成了高危地帶。
生存教育和自救知識,應該是人類知識中最寶貴、最“有用”的部分。我們正在推行素質教育,可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求生素質培育卻被遺忘在視野之外,這種不合理的現狀必須儘快改變。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國民從進入小學就開始接受以自救知識為主體的生存教育,從而大大提高了國民在緊急情況下自救及施救的能力和素質。國人在游泳技能、防火防震常識、交通避險常識、急救常識等方面普遍存在教育盲區,這種生存技能缺乏的現狀亟待改變。希望全社會切實加大生存教育“掃盲”力度,特別要將其作為必修科目列入中小學教育課程,讓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在面對危險的時刻能更聰明、更強大,這是一次次意外不幸對我們的警示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