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開報道統計,從2012年12月初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而成為十八大後首個“落馬”的省部級幹部開始,到2013年底,已有劉鐵男、倪發科、蔣潔敏、郭永祥、李達球、王素毅、季建業、廖少華、陳柏槐、郭有明、陳安眾、童名謙、李東生、王永春、衣俊卿、李崇禧、周鎮宏、李華林、吳永文、楊剛等共21個副省(部)級以上官員接受組織調查。
抓廉政、反腐敗,是中共始終鮮明的政治立場,但如2013年如此力度之大、範圍之廣、級別之高的,並不多見。中紀委監察網站在自己的官網綜述稿中也表示,“近三十年來,從省部級高官被查處的密度和速度來看,新一屆中央領導層的反腐敗力度可以説是最大的”。
大風起于青萍之末,綜觀新一屆中央領導層這一年來的言行,如此迅猛的反腐風暴並非一時之想、一日之功。我們試著通過公開報道,梳理、還原這一年最高領導層們有關反腐倡廉的言行舉措,希望借此一窺其執政理念與心路歷程。
2013年留給中國公眾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接二連三曝光的腐敗案件,而其曝光次數之多、腐敗官員職級之高、案件公開信息之透明,尤為令人驚訝。進入2014年,臨近春節,中國各級官員一年緊繃的神經也並未因此而稍有鬆懈,1月23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通報七名官員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這是十八大來官員確認“落馬”人數最多的一天。
近年來,腐敗問題已上升成為黨內治理的首要問題。某種角度而言,如果不能充分、深入、徹底反腐,就不能贏得群眾信任,無法保持穩固的執政根基。新一屆中央領導層顯然異常清楚他們面臨的使命,在2013年春節前夕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的措辭極為強硬,很多表述堪稱直白的警告與決心的宣誓:“不論什麼人,不論職務多高,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絕不是一句空話”。“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
事實證明習近平所言非虛,這次全會召開前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有四位副省(部)級以上官員接連被組織調查、免職,分別為:因涉嫌嚴重違紀而被免職的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被免職的原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原湖北省人大副主任吳永文、原廣東省委統戰部長周鎮宏。
這其中,李春城是近10年來當選後最快受查的中央委員會成員(委員、候補委員),消息被證實時,他當選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僅20多天;而衣俊卿被免與吳永文被調查,僅隔兩天,其案件的爆發,與原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一樣,源於網絡曝光。值得注意的是,網絡反腐日益成為中國民間反腐新途徑,除了這兩起“大老虎”案,更多的“小老虎”和“蒼蠅”也是藉由網絡反腐浮出水面。2012年,雷政富、“表哥”楊達才、“房叔”蔡彬等都是如此被公眾熟知。
到了2013年,在有意識管控網絡輿論的同時,當局加大了對官方反腐網絡機制的建設。2013年9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接受網民對腐敗官員實名和匿名舉報,意在建立制度性的反腐機制。中紀委常委、秘書長崔少鵬還表示,條件成熟,中紀委網站還將開通官方微博、微信。
一年重拳打擊之下,反腐成效異常顯著。中紀委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的立案數、結案數、給予黨紀政紀處分人數,分別比2012年同期增長了11.2%、12.7%和13.3%;落馬廳官遠超200人,數量為2003年以來最多的年份,創11年之最;全國處分縣處級以上幹部6400多人,比去年同期增長36.3%。
時隔一年,十八屆中紀委三次全會在京召開。會上,習近平再次嚴厲措詞,要求 “以壯士斷腕勇氣反腐到底”,讓每一個幹部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領導幹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倖”。
反腐打老虎是雷霆手段,廉政轉作風是基礎建設。要想執政根基穩固,必須保持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絡。
正人先正己,反腐倡廉的工作是先從中央政治局開始的。2012年12月4日, 新一屆常委上任20天,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這八個方面分別是“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範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
習近平説,“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絕對不做。抓改進作風,必須從中央政治局做起。”
3天后,他去深圳,果真不封路、不清場、不拉條幅,輕車簡行,自己打飯就餐,乘中巴和私家車同行;上任後至2013年年底,習近平外出調研26次,離京調研13次,河北阜平縣、甘肅定西、臨夏、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花垣縣都是老少邊窮扶貧開發重點區域;不僅多次發文要求厲行勤儉節約杜絕鋪張浪費,自己更身體力行去包子鋪21元搞定中餐。
八項規定剛出臺,久已被“慣壞”的中國官場很不適應,也有人質疑“新官上任三把火”,不過“一陣風”。但這僅僅是開端,2013年1月22日,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特意告誡官場不要心存僥倖,“八項規定既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我們作為共産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之後越來越頻密的政策出臺和配套組合拳,真正讓人見識了新一屆中央領導層的決心和力度。
2012年12月31日,中央政治局再次召開會議,要求落實八項規定,並提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制止奢侈浪費”。(據央視網統計,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央政治局召開的13次會議中,8次都與反腐倡廉工作密切相關。具體內容詳見“會議”版塊)這是他擔任常委後,首次在公開報道中提及有關“四風”問題,此後,在中紀委二次全會上、2月去甘肅調研時、3月全國人大的閉幕講話上、4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他都明確提出,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並且反復多次用“踏石有印、抓鐵有痕”、“善始善終、善做善成”、“堅持‘長’、‘常’二字,長期抓、經常抓”,這些語言堅定督促作風轉變。
歷經半年的醞釀,2013年6月18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向全黨發出號召,“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反復研究,決定把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
“群眾路線”這個名詞中國公眾並不陌生,這被稱作中國共産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毛澤東和鄧小平在不同階段都大力強調過其重要性,習近平則説它“是永葆黨的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顯然,新一屆領導層想借助這個産生於1929年的概念,讓它在新的時代煥發生機,重新喚起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絡,以“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習近平要求反“四風”,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這些詞彙在中國歷史和黨的歷史上都有淵源可考。從毛澤東時代起,形式主義就是在黨內重點批判的風氣,而官僚主義往往與形式主義相伴而生;享樂主義與奢靡之風則是近十年來每次黨內整風必被提及的話題。“照鏡子、正衣冠”源於典故“魏徵勸諫”,而“治治病”——習近平將其直接解釋為,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這是1942年整風運動的宗旨。
當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即就歷史上的反腐倡廉展開第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再次強調要牢記“兩個務必”,將反“四風”作為反腐倡廉建設的著力點,同時“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
2013年6月22日-25日,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門會議,對照檢查中央八項規定落實情況。會議共安排了6個半天時間,這也是自從十六大以來時間最長的政治局會議,以前基本上就是半天時間。根據《新聞聯播》的報道,會前,政治局委員都認真進行了學習,並自己動手撰寫發言提綱。相比于前兩次有關八項規定的會議,這次的討論和規定更為細緻瑣碎,包括整治跑官要官的用人選人不正之風,解決吃拿卡要和接受會員卡、商業預付卡問題,統籌規定幹部辦公用房、住房、配車、警衛,等等。
這些要求在年內都迅速得以體現和落實:6月20日,中紀委在紀檢監察系統開展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8月起,中央紀委建立“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情況月報制度”;8月-9月,頒布10余道禁令狠剎歪風; 9月和10月,中紀委再次發通知要求剎住中秋、國慶公款送禮、送卡等不正之風,王岐山還就此赴天津展開視察調研(詳情參見“調研”版塊);11月,中央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條例形式固定化這一系列規定。
這些舉措透露出的兩點格外值得關注,這也同樣表明中央反腐倡廉的決心和意志:一是強化督察和檢查,三令五申時時警醒,不搞一陣風;二是將規定細化、制度化、體系化,表明加強作風建設已經上升到黨內法規的高度。
習近平一貫要求以身作則,他在會上説,“中央政治局強不強,各位政治局委員強不強,首先要看政治上強不強”,“中央政治局內部要開展積極地善意的實事求是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大家坦誠相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實際行動樹立中央政治局高度團結統一、步調一致的良好形象”。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産黨的三大作風之一,但當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9月25日播出視頻報道《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一劑良藥》時,社會各界還是感到了極大震動。一時間,“批評與自我批評”成為很多人茶余飯後的熱門談資。
節目中,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常委班子間相互展開誠懇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範圍涵蓋四風的方方面面,氣氛亦如習近平所説,“既有紅紅臉、出出汗的緊張和嚴肅,又有加加油、鼓鼓勁的寬鬆與和諧,從中可以看出識大體、顧大局的擔當,可以看出敢於揭短亮醜的勇氣。” 習近平勉勵道,“作為共産黨人,有話要放到桌面上來講。堅決反對黨內生活中的自由主義、好人主義。黨內生活要交心,黨內同志要做諍友、摯友。”
習近平還借機再次對黨內發出警告,“要防止一些同志産生對照檢查就是‘闖關’的思想,不能以為過了這一關就可以萬事大吉了。教育實踐活動越往後,越要堅持標準,決不能虎頭蛇尾,決不能用自我感覺代替群眾評價。”他強調,“對此,中央是下了決心的,希望大家也下定決心,毫不動搖”。
以“堅持中央八項規定”為切入點,聚焦于“堅決反四風”,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重要載體,以“批評與自我批評”為有力武器,黨內整風運動不斷推進和深入。在2014年元旦的前兩天,習近平在政治局會議上説,要“一年接著一年幹,堅定信心,一抓到底,防止反彈”。於是,時隔20多天,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二批部署即迅速開展,這次活動要深入到縣一級領導幹部,範圍更廣泛、對象更多元、要求也更嚴格。和過去一樣,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中央政治局常委要各選擇一個縣作為聯絡點。
整風、打虎,都可以立竿見影、成效顯著,但只能保證一時,不能確保持久。只有建立起長效的權力運行制約機制,才能真正使幹部“不易腐、不能腐”,正是在此背景下,習近平提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
習近平最早提出這個説法是在2013年1月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他説,“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當時許多媒體紛紛以此為標題大幅報道和轉載,民間和輿論也為此群情振奮。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黨風不正和腐敗根源,正在於不受制約的權力。對此,新一屆中央領導層有著明確的認知。在2013年8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再次詳細闡釋了打虎、整風與機制建設的關係,“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嚴肅查處黨員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充分發揮震懾力。……預防腐敗必須從狠抓黨風建設入手,堅決糾正‘四風’,切實改進作風。……要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加強反腐敗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完善紀委派駐機構統一管理,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健全和完善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在政策層面,中央印發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作為具體的工作指導文件。具體實踐中,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權力制約規定:要建立健全廉政風險防控制度,健全防止利益衝突制度,健全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等制度;推行新提任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從業、財産、出國等有關事項公開制度試點,探索實行官邸制;適當分解主要領導幹部的權力和責任,形成領導班子成員內部相互制約和協調的權力運行閉環系統,等等。
這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和完善了原有的巡視制度,由中央建立巡視組組長庫,組長由“職務制”改為“任務制”,一次一授權,而監督對象也明顯規格高、範圍廣,兼任地方黨委書記的政治局委員都在巡視監督範圍內,這些都有效提高了其反腐巡視的威懾力和實效性。
2014年伊始,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裏,中央接連召開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2014年中央政治局首次會議,圍繞政法、反腐、作風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國家安全展開全面部署,行動力之迅疾剛猛令人刮目。
一手抓反腐,打老虎、撲蒼蠅,威懾貪腐;一手抓廉政,轉作風、走基層,取信於民;更在這二者之上,為自己贏得時間和空間,進行機制建設和制度創新。新一屆中央領導層穩步推進改革和反腐,曙光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