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謝旭人説,過去5年,財政部門重點加大了對“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領域的投入。在“三農”方面,國家徹底取消了農業稅,每年減輕農民負擔達1250億元。
“十一五”時期,全國公共財政總收入30.3萬億元,年均增長21.3%。財政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財政“蛋糕”不斷做大的同時,分配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民生方面的投入快速增加。2010年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63039.51億元,同比增長22.4%,而財政支出中,社會保障和就業增長27.1%,醫療衛生增長29%,住房保障增長24.8%,均高於財政收入增速。
【保障糧食增産】 我國糧食産量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七年增産。這一成績離不開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支持,其背後更體現了國家財政的有力支撐。
【村級公益事業】 2008年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以來,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了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衷心擁護。
【全面取消農業稅】 2006年,農業稅走進歷史博物館,農業特産稅徹底取消,煙葉稅條例制定出臺,標誌著國家和農民的傳統分配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革。
【農村環境整治】 為進一步加大“以獎促治”實施力度,大力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促進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央財政出資115億元整治近2萬個村莊。
【新農村建設舉措】 近年來,隨著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範化建設的推進,各地立足實際,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紮實工作,使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新農村網絡工程】 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健全農村流通網絡體系,中央財政從2007年起設立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專項資金。
今年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集中力量做一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稱,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就業支出430多億,將2009年底到期的就業扶持政策延長一年,並啟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計劃。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與2010年590萬套的保障房建設規模相比,2011年我國保障房建設目標將達到1000萬套,這意味著我國將迎來保障房建設的高峰期。
【三峽工程】 國家財政積極籌集三峽工程建設基金,2006年,通過電量加價徵收三峽工程建設基金142億元,撥付工程建設資金109億元。
【地方民族地區轉移】 2000-2006年中央財政對地方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由25.5億元增加到155.6億元,年均增長44.2%。
【移民區經濟發展】 為解決數以千萬計水庫移民的生産生活問題,國務院制定了統一的扶持政策,即給予庫區移民年人均600元、連續扶持20年的補助政策。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全國兩會上透露,2011年學前教育投入30億元,農村職業教育財政預算投入134億元。2012年教育的支出要達到GDP的4%。
中央財政近日下撥了2011年春季學期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22.4億元,全國約480萬名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將獲得資助,資助面約佔20%。
財政部新聞發言人戴柏華表示,財政部門將按照國家部署,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基礎上,切實增加財政教育投入,努力確保目標實現。
【科技事業發展】 三十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公共財政對科技事業的支持力度,對推動科技事業發展和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
【醫改工作】 醫改意見和實施方案以及國辦印發的2011年醫改主要工作安排,對醫改資金投入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做好資金保障工作。
【文化事業發展】 截止2010年,中國為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57億元,初步建成國家、省級、市縣、鄉鎮、村級等五級網絡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