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新春走基層】老年畫時尚變身 舊民俗散發新年味

社會新聞來源:央廣網 2019年02月09日 13:5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廣網青島2月8日消息(記者孫冰潔)貼春聯、挂年畫,曾是不少國人幼時過年的記憶。隨著時代的發展,色彩艷麗、俗氣熱鬧的年畫逐漸遠離了現代人的生活。而今年春節假期在青島方所書店,一場名為“神仙下凡”的年畫展覽卻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目光。頭戴花翎的女子坐于椅上,一手托腮,一手捧書,若有所思;腰纏萬貫的財神爺扭起了秧歌、嚴肅中透著萌感……各路“神仙”紛紛下凡,色彩絢爛,神形各異,曾經象徵著“過時”與“落後”的年畫多了絲時尚氣息,散發出不一樣的新“年味兒”。

  2月8日,正月初四,青島方所書店內,顧客正在欣賞以春節為主題的年畫周邊産品。(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在中國傳統裏,年畫的主人公多是神仙,承載著凡人與神仙交匯祈福的熱望,是人們在新年憧憬美好未來的第一道“符”。據《中國年畫發展史》記載,歷史上,民間對年畫有著多種稱呼:漢代以“貼桃符”來驅邪納祥,被視為雕版印刷年畫的前身;宋朝把年畫叫作“紙畫”,明朝則稱之為“畫貼”,清朝叫做“畫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寫到:“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據説,“年畫”才由此定名。

  在青島展出的這些時尚年畫出自一家小型文創機構,主打年畫收藏與衍生産品設計。“這張青島老年畫,名為‘逍遙圖’,又叫‘選仙格’,這是民間娛樂消遣的一種年畫,往往以八仙、八寶、吉祥鳥獸、歷史人物等為題材……”負責人李宏震拿起面前的一張年畫,饒有興味地向記者介紹年畫的出處。

  書店內展出了從全國各地蒐集來的近百種年畫。(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另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年畫取材自山東的“全神圖”。李宏震拿起這張年畫讓記者留意圖案的色彩和形狀,相比普通門神40cm*60cm的傳統形制,它的尺寸變得更加瘦長;神仙的面部也相對放大,雙目炯炯有神,更富張力;色彩上亦增加了強烈的對比度、飽合度,在衝撞中更富生機。

  除年畫外,記者在現場還看到了不少以年畫為靈感來源的周邊文創産品:印有門神頭像的紅包、手賬、書籤以及行李牌等,色彩絢爛、小巧實用,讓不少來此參觀的遊客愛不釋手。李宏震告訴記者,這組産品圍繞春節的主題出發,但春節並不是終點,他們想做的是貫穿國人歲時節慶的一系列實用品。

  以紅包為例,今年李宏震團隊設計了將近70款,除了逢年過節送禮金外,不少顧客還拿紅包做裝飾品或禮物贈送給親友。但儘管開發了很多文創産品,但李宏震的底線是,所有的創意都要來源於傳統的年畫。

  “傳統年畫千姿百態,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它以時尚的方式回歸,讓更多年輕人和不同文化地域的人們都覺得它很美,喜歡它。”

  除年畫外,現場還展出了不少以年畫為靈感來源的周邊文創産品:印有門神頭像的紅包、手賬、書籤以及行李牌等。(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談起自己的年畫情節,李宏震坦言最早是受了身邊喜歡蒐集年畫的朋友影響。他最初在廣告公司工作,從事傳統文化推廣,朋友中有不少人有收集年畫的愛好,多者藏品達上千幅。每年過節,他會從中遴選一些有趣的圖案印在春聯、紅包上送給親友,逐漸積累了不少好評。“既然有人喜歡,為什麼不把收藏變成大家喜愛又實用的東西呢?”在這個過程中,李宏震慢慢覺得,傳統文化只要做的美、做的實用,即使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依然有很廣闊的空間。而年畫作為春節的共同記憶,超越了地域與習俗的限制,應該能喚起大眾的情感共鳴。於是從5年前開始,李宏震邀請了一些對此有興趣的設計師朋友,開始從事年畫文創品的開發。

  為收集傳統年畫,五年來他們去往全國各地拜訪民間藝人,目前已藏有超過1000個品種。其中既有來自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以及蘇州的桃花塢這三大傳統年畫産地的畫作,也有來自青島平度、陜西鳳翔、四川綿竹以及雲南等小眾但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畫。之後,團隊成員會從幾千幅年畫中進行挑選與再設計,將遴選出的圖案拓版,找到專業的手藝人,選擇合適的紙張做成成品。以紅包為例,李宏震介紹,今年設計的春節紅包,從用紙來看就有四種:“這個獅子銜劍,是福建漳州那邊的,比較亮;而這個襯紙,則是非遺傳承人用傳統的技法進行木刻版,刻完版之後再進行手工拓印。因為這種紙在固化過程中會掉墨,沒有辦法用機器,只能手工來做。”

  山東青島平度年畫《逍遙圖》。(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除了在國內文創圈積累了一些名氣外,李宏震的年畫産品也引起了不少外國人的興趣。前不久他去了趟加拿大,在餐廳會友時展示出了剛做出的一副年畫,碰巧被鄰桌吃飯的客人看到。“他們當場就來問我在哪能買到,説這才是原汁原味的中國風。”李宏震説。

  李宏震團隊設計的門神系列紅包。(央廣網記者 孫冰潔 攝)

  剛過了春節,李宏震團隊已經在籌備下一年度的年畫主題與設計。他坦言年畫系列産品的製作週期很長,從確定主題到最終成形用時將近一年,此外團隊還會進行一些古舊年畫的修復。希望借此將被遺忘在歷史中的傳統文化能夠以時尚的樣貌重新回歸到人們的生活,而不是湮沒在超市和農貿市場的喧囂裏。他進一步解釋,門神最初是被用於避禍祈福,如今則更多被用來展現年節的儀式感。幾年來,雖然年畫的主題每年都有變化,但李宏震始終認為美感與實用才是現代人傳統民間工藝的核心需求。“實際上,歷史上的年畫一直在進化中,年畫的樣式、線條是一代代匠人根據當下的經驗和審美積累而來,這才是年畫應該長成的樣子。”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