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我國科學家發現腦內“癢”神經元 或有助治療慢性癢疾病

科技新聞來源:新華網 2018年12月15日 14:0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社上海12月15日電(記者王琳琳)慢性癢患者常常會由於瘙癢産生無法控制的過度搔抓行為,既嚴重損傷皮膚,又影響生活質量。近期,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衍剛團隊在小鼠大腦中發現了一群特殊的“癢”神經元,一旦激活,就會引起瘙癢。業界專家認為,以此為潛在靶標,有望治療慢性癢疾病。該成果14日發表于知名學術期刊《神經元》。

  癢覺與視覺、聽覺等感知覺一樣,也是大腦加工處理的産物。癢覺對於動物來説是一種重要的保護機制。癢覺可以引起抓撓行為,而抓撓動作可以去除皮膚上具有潛在危害的異物。因此,癢覺對於動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人類對癢覺信息處理機制的了解還十分有限,臨床上暫時缺乏針對慢性癢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因此,研究癢覺信息處理的神經機制將有助於研發治療慢性癢疾病的新療法。對於癢覺的研究,此前主要研究癢覺在皮膚、感覺神經元和脊髓中的分子和細胞機制,而對於大腦如何加工處理癢覺以及如何動態調節癢覺的研究還非常少。

  孫衍剛研究組以小鼠為研究對象,發現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存在一類特殊的興奮性神經元,殺死或抑制這群神經元,能顯著降低癢覺誘發的抓撓行為。相反,激活這群神經元可以在沒有外周致癢刺激的狀態下誘發強烈的抓撓行為。

  業內專家認為,該研究揭示了中腦區調控癢覺信息處理的細胞及環路機制,該腦區的一群特殊神經元對於瘙癢過程中“癢覺-抓撓”惡性循環的産生至關重要。這有望改變當前解決慢性瘙癢問題的思路,該研究提示我們未來針對腦內負責癢覺信息處理的神經元進行干預,可能是治療慢性癢疾病的新方法。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