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探訪廣東紅光村 解讀中國蠔鄉致富經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9月29日 18:2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琪 楊兆荃 邢明):有著中國蠔鄉之稱的紅光村位於廣東陽江市程村鎮東南面。眼下正值生蠔開始上市之際,每天海水漲潮時,大大小小的漁船開始陸陸續續駛回港灣。在紅光村小碼頭,一邊是一望無際的海水,一邊是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農婦們正在路邊敲打著成串的蠔,身邊是堆積如山的蠔殼。

  一肥需三載,數代延續的辛勤養殖

  紅光村有兩百多年的養蠔歷史,主要生産近江牡蠣,以個大、汁多、味甜、無渣著稱。全村700多戶,從事牡蠣養殖的約佔80%,主要依靠家庭及個人的自主經營。

  牡蠣的養殖和管理繁雜,培育肥美味純的生蠔需要經過數道繁複的程序。據當地人介紹,每年五月,是牡蠣的育苗期,村民將水泥板投入水中讓牡蠣幼卵自行附著。經過三個月左右育苗期後,再將牡蠣從淺水區移入鹽度在20度以上的深海中養肥。每年11月是牡蠣最為肥美、口感最好的時節,而養殖長度為十五公分的牡蠣,則需要花費三年之久。

  一代代蠔農在海邊延續著辛勤養殖與堅守,才打造了今天中國蠔鄉的美名。

  吊樁養生蠔,技術服務的全新探索

  紅光村自1997年開始採用吊樁養蠔技術,即用膠絲繩粘蠔吊養。村民將蠔苗取下,按照背靠背的順序,用水泥將蠔苗粘在膠絲繩中再放到蠔棚中吊養,每條繩長2米,共貼9對18隻。吊樁養殖的生蠔易大快肥,蠔體大小均勻、産量高,達到最佳效果。

  此外,紅光村還組建了“蠔協會”,幫助養蠔專業戶解決生産和銷售問題,積極為養殖戶做好産前、産中、産後的服務工作,並建立購銷網絡,使産銷實現一條龍的運轉模式。

  從趕海到耕海,從潛海徒手摸索到科學養殖,既是數代紅光村村民生存方式的突破,也是生蠔養殖規模化、産業化的關鍵。

  萬畝紅樹林,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

  隨漁船駛入淺海,引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鬱鬱蔥蔥的紅樹林。這片紅樹林保護區總面積1.5萬畝,中心區有林面積達6500畝,在惡劣的天氣下能有效保護當地養殖,是自然賦予紅光村的天然贈禮。

  紅光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片海水是我們的黃金水,我們的生蠔肥美汁多,比其他地方的蠔早上市一至兩個月,這得益於我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紅光村地處五條淡水河流匯聚處,海水鹹淡適中,充沛的水資源和南海洋流提供了豐富營養,是生蠔的天然之鄉。

  紅光村養蠔總面積4.3萬畝,年産鮮蠔4.5萬噸,總産值2.7億元,純收入5000多萬元。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8600元,村集體收入達到33萬元。如今的紅光村生蠔聲名在外,有充足的客源,基本無需擔心銷售問題。

  在洋邊海海灣的山環水繞中,滿載牡蠣的船隻犁開波瀾,在紅樹林邊搖蕩而過,這是屬於紅光村的生態精美、人文和美之景。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