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奠基,點火,通車,揭牌,投産……宏圖起,世界殊。
4年來,一個個項目落地,天塹變通途,灘塗成良港,工廠拔地起,荒漠現生機。世界版圖上,沒有哪個倡議像“一帶一路”這樣,帶來如此巨大的改變。
關注,驚嘆,參與,研究,宣介……夢想通,笑顏開。
4年來,一個個故事傳開,穿過崇山峻嶺,跨越浩瀚海洋。世界目光聚焦,絲路復興在望。歷史長河中,沒有哪個倡議像“一帶一路”這樣,凝聚如此廣泛民心。
“一帶一路”,中國與世界攜手前行的陽光大道,各國人民共同繁榮發展的百花園。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國與世界的交融,理念與行動的交織,書寫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發展的時代願景,匯聚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洪流。
點燃絲路夢想
有夢想者,洞察歷史,胸懷天下。
“那裏是西安,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我的故鄉。”
2013年9月9日,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在帖木兒家族歷史博物館內的一幅古絲綢之路地圖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烏茲別克斯坦時任總統卡裏莫夫説。
“我們穿越了時空,仿佛行進在古絲綢之路上。”
第二天,在古絲綢之路名城撒馬爾罕,習近平主席登高望遠,發出如此感慨。
這是探尋歷史深處的絲路夢想之旅。抵達撒馬爾罕3天前,在烏茲別克斯坦北部鄰國哈薩克斯坦,習近平主席以深邃的歷史眼光、為天下計的寬廣胸懷,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指出“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26天后,在“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承載著沿途各國人民發展繁榮的夢想,“一帶一路”倡議從此走向世界。
歷經自信與輝煌、坎坷與低谷、探索與奮鬥,中國這個古絲綢之路東端文明古國,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更加接近實現自己的光榮與夢想。2012年11月,從北京出發,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行進在偉大征程上的13億中國人民激情澎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中國5000年文明積澱的深沉價值追求,蘊含著共同發展的密碼。古絲綢之路,凝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新時期,中國倡議賦予古絲綢之路全新時代內涵。
共建“一帶一路”,一石激起千層浪——
“中國好,哈薩克斯坦就好。”2013年9月8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率先表示支持。
“海上絲綢之路,全亞洲的夢想”,這是2014年9月14日,習近平主席抵達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國際機場時,載歌載舞的人群中高舉的歡迎標語。
“它為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大陸提供了實現夢想的機會,也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未來發展的方向”,這是2017年5月12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前夕,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資深研究員馬丁·雅克發表的評論。
共建“一帶一路”,畫出最大同心圓——
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印度尼西亞“全球海洋支點”、沙特2030願景、波蘭“琥珀之路”、英國“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歐亞經濟聯盟等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紛紛與“一帶一路”建設對接。
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7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方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29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140多個國家、80多個國際組織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270多項具體成果。
共建“一帶一路”的鴻篇巨制,匯聚了一個又一個逐夢、圓夢的故事。丘陵莽原上建起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讓柬埔寨女孩盛西維一家有了工作,蓋上了新房;東非大地上蒙內鐵路開通,讓肯尼亞學生愛麗絲圓了當火車司機的夢想;中哈現代農業産業創新示範園建成,讓哈薩克斯坦圖爾根一體化農業公司總經理曼舒克終於看到中國農技園搬到了自己家鄉……“一帶一路”,就是圓夢之路!
打開闔作之門
“對一個國家而言,開放如同破繭成蝶,雖會經歷一時陣痛,但將換來新生。”今年5月14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形象地指出開放對發展的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中國總結世界發展規律、中國發展經驗後,向世界提供的充滿東方智慧的公共産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13個經濟體實現25年以上的高速增長,無一例外採取了開放政策。國際金融危機近10年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是一大障礙。
一個國家強盛才能充滿信心開放,而開放又能促進一個國家強盛。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不斷走向世界,世界不斷走向中國,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堅定不移推進全方位開放,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堅定不移地走開放中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這是中國新時期的戰略選擇。
“一帶一路”建設,自然而然成為中國擴大開放的抓手。與沿線國家簽署130多個雙邊和區域運輸協定,通過73個公路和水路口岸,中國與相關國家開通了356條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每週約4200個航班,中國與43個沿線國家實現空中直航;中歐班列開通50多條,累計開行5000多列,從中國駛出的“鋼鐵駝隊”到達歐洲12個國家30多個城市……一條條交通動脈,密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絡。
“一帶一路”建設,讓更多國家走上擴大開放的道路。當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和“霍爾果斯—東大門”經濟特區無水港建成、中哈亞歐跨境貨運班列啟動,世界最大內陸國哈薩克斯坦擁有了出海口,熙來攘往的中歐班列,讓這裡逐漸轉型為亞歐大陸關鍵運輸樞紐;當中歐班列飛奔1.1萬多公里抵達德國杜伊斯堡,僅用14天就把中國雲南和越南的咖啡送到歐洲人家中,世界已經難以感受到高山大漠的阻力……聯通開放的利好,吸引越來越多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世界經濟疲軟,經濟全球化在西方國家遭遇逆風,全球貿易投資不振,“一帶一路”沿線風景獨好。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米納·穆罕默德驚喜地説:“在世界多邊主義受到挑戰的時候,‘一帶一路’倡議出現了,它來得正是時候。”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指出,中國致力於全球自由貿易,“一帶一路”正在為世界經濟開啟新篇章。越來越多人認為,“一帶一路”就是中國推動的“新型經濟全球化”——一個更加包容普惠的經濟全球化。
開門搞合作,開放謀發展,這是“一帶一路”建設的要義,也是中國提出倡議以來始終如一的堅持。“中方歡迎德方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中方歡迎美方參與‘一帶一路’框架內合作”“拉美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中方主張將‘16+1合作’打造成‘一帶一路’倡議融入歐洲經濟圈的重要‘接口’”……4年來,中國始終以開放的胸襟、包容的胸懷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實踐著“一帶一路”達天下、利天下的諾言。
築就繁榮之基
塞爾維亞東北部工業城市斯梅代雷沃,很多市民有這樣一個習慣:每天起床後看一下斯梅代雷沃鋼廠的高爐煙囪。如果煙囪都在冒煙,就表明鋼廠正常生産,他們就安心了。已有逾百年曆史的斯梅代雷沃鋼廠,曾是塞爾維亞的驕傲。然而由於競爭力下降,連續7年出現虧損。去年4月中國河鋼集團出資收購後,兩條生産線開足馬力生産,年底即扭虧為盈,今年預計産值8億美元,實現凈利潤2000萬美元。鋼廠獲得新生,5000多名職工再次對未來充滿希望,整個城市懸著的心放下了。
一支神筆繪彩圖,山河從此大不同。一個個翻天覆地景象,是建設者滿懷對美好未來的信心,用堅持不懈的奮鬥換來的。
“剛到這裡的時候,沒有水泥房屋,沒有電線,沒有自來水,唯一與工業文明有關係的是屋面上那層薄薄的鐵皮。”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中國建設者回憶。以往只能靠砍樹過活的村民,如今每天都能騎著摩托車在整潔敞亮的園區上班。“比以前真是好太多啦!”親歷者發自內心地感嘆。未來,這裡將成為一個300家企業入駐、10萬工人就業、配套功能齊全的宜居新城。
這樣的經貿合作區,中國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了56個。泰中羅勇工業園、中印尼綜合産業園區、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中白工業園……一個個園區在汗水的澆灌下展現勃勃生機,已為相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從東南亞到南亞,從中亞到中東歐,從中東到非洲,不同膚色的工人懷揣夢想走進園區,用雙手改變著自己的生活,也改變著自己國家的命運。
産能不足是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大短板,開展國際産能合作,用中國的優勢産能帶動沿線國家發展,幫助其推進工業化、現代化,成為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哈薩克斯坦、埃及、埃塞俄比亞、巴西……37個國家與中國簽署産能合作協議,中國汽車、太陽能、紡織服裝、水泥、玻璃等工廠,成為眾多國家走向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播下希望的種子,收穫繁榮興旺。4年來,“一帶一路”上撒滿了這樣的故事,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國際社會對此讚嘆不已。美國諮詢公司麥肯錫估計,到205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達到80%以上。美國《赫芬頓郵報》作出預期——“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有望把超過60%的世界人口引向前所未有的凝聚和繁榮。一位美國官員則看到,“一帶一路”倡議所提供的方案,契合了東南亞、南亞、中亞以及一些歐洲國家應對當前挑戰的需求,那就是如何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如何創造就業機會。
“‘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習近平主席去年1月在埃及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的這句話,已經被“一帶一路”建設層出不窮的成果所印證。
美美與共,相向而行。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共同繁榮的願景就在不遠的前方。
揚起和平之帆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古絲綢之路的繁盛,得益於和平的滋養。和時興、戰時衰的規律,時刻提醒世人。
斯裏蘭卡國家博物館,用中文、泰米爾文、波斯文三種文字鐫刻的鄭和碑,講述和平交往的故事;肯尼亞馬林迪舊港,一座棧橋雖幾經修復樣貌大變,但當地人還是喜歡稱其為“鄭和橋”,因為鄭和曾在此登陸。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訪問馬來西亞時,該國前總理馬哈蒂爾表示,馬來西亞商界正在籌建“鄭和協會”,以促進雙邊貿易和相互投資。
人類的海洋文化源遠流長,為何帆影遠去,鄭和被世人銘記?習近平主席總結古絲綢之路的歷史,向人們揭開謎底:“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
建設“一帶一路”,同樣離不開和平安寧的環境。讓“一帶一路”成為真正的合作紐帶、和平橋梁,需要在合作中沉澱友誼,也需要在實踐中探索新路徑。中國理念和行動,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今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演講中,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展現建設和平之路的決心。讓“一帶一路”成為和平之路,讓各國共享和平發展,這是中國和平發展理念和新安全觀的生動詮釋,也是化解世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的有效途徑。
平等合作是和平的基礎,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必須編織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網絡。中國主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截至2016年底已與9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其中很多都已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各國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合作面大了,矛盾就會減少,和平的基礎就會更牢固。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必須以發展為導向。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更多更快開花結果,就會有更多民眾享受到發展的紅利。面向中東,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1+2+3”合作格局;面向拉美,中方倡議雙方共同構建“1+3+6”合作新框架;面向非洲,中國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一帶一路”朋友圈內,發展永遠是優先項。
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一帶一路”建設對和平的意義。在白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副主席阿琳娜·格裏什凱維奇看來,“一帶一路”倡議著眼於人類的未來,是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好機遇。歐洲議會旅遊交通委員會副主席烏伊海伊·伊什特萬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精髓是合作共贏,路徑是共商共建共享,終極目標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一個美美與共的太平世界。
架設文明之橋
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距離北京直線距離7000多公里。“一帶一路”建設,讓這裡的出租車司機比吉塔·格蘭德勒與中國的心理距離變成了零。
今年3月起,55歲的比吉塔·格蘭德勒給自己找了份新工作——義務宣傳“一帶一路”。利用白班休息,她將出租車精心裝扮一番——挂上寫有“一帶一路”的旗子,貼上雙語標注的“中國夢”,並在鬧市區向人們發放自製的“一帶一路”宣傳冊。
一滴水裏觀滄海,一粒沙中看世界。波瀾壯闊的“一帶一路”建設進程,正在將更多人團結在一起,讓友誼匯聚,讓文化相通,讓文明互鑒。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本是一個方圓數公里內找不到一所小學的小漁村。得知中國要在這裡捐建法曲爾小學,老人穆哈邁德無償提供752平方米的土地。中國不僅幫助當地建公路、港口,還向有志學中文的人提供到中國深造的機會。“在別人乾渴時給予的一滴水,未來將變成天長地久的友誼。”穆哈邁德的兒子納西姆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上感慨地説。
“‘一帶一路’建設承載著我們對文明交流的渴望,將繼續擔當文明溝通的使者,推動各種文明互學互鑒,讓人類文明更加絢爛多彩。”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4年來,中國著力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搭建更多合作平臺,開闢更多合作渠道。設立絲綢之路專項獎學金、互辦國家年、文化年、旅遊年,開設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舉辦博覽會、藝術節、圖書影視節,積極開展智庫、媒體交流對話……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有了“孔子大街”,英國學生朗誦起《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捷克總統官邸種下了來自中國的銀杏樹。互學互鑒精神,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揚光大。
更多外國媒體關注“一帶一路”。今年9月19日,2017“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在甘肅敦煌盛大開幕。做絲路故事的講述者、絲路繁榮的推動者、絲路文化的傳播者,來自12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265家外國媒體代表出席。
更多政要學者認同“一帶一路”建設理念。“它不是中國的獨奏曲,而是世界各國的交響樂”“它促進文化交流、文明互鑒,就像是一個花園,未來將繁花似錦”“它不是單純的工程項目,而是一種發展哲學、一種全新的合作發展理念”……
歷史總是伴隨著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向前發展的。
承載著人類對文明交流的渴望、對和平安寧的期盼、對共同發展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帶一路”這條陽光大道必將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