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砥礪奮進的五年】跨越半個世紀的“勞模精神” 浸潤各行各業 共築一個中國夢

中國新聞來源:未來網 2017年09月20日 19:3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未來網(www.k618.cn)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和海佳) “中國像一幅山巒迭起的遼闊畫面,而勞模等行業楷模是社會塑造的,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我形容他們是‘喜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瑪峰’,目前社會在創新創業氛圍站上一個制高點,他們是制高點上的最高點。”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生命敘事與時代印記——新中國15位勞模口述》一書作者姚力,向未來網記者感慨。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7·26”講話中提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要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未來網連續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青春中國夢·圓夢中國人”系列報道,集中展現五年來深耕于國內各領域內的行業楷模,他們佇立於時代潮頭,現實奮鬥,勤勉創造,是“中國夢”的追隨者,更是“中國夢”的締造者,他們是“有夢、追夢、圓夢”的勵志中國人。

  在飛機製造車間裏的胡雙錢。(圖片來源於上海飛機製造公司)

  小氛圍、大氛圍加上個人努力 共築一個“中國夢”

  目前,系列報道已連續刊發出一批涌現於時代前沿的行業代表群像,他們中有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實驗小學教師張小琛,她教書育人,愛生如子桃李芬芳;有全國勞動模範、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車間鉗工組組長胡雙錢,他37年如一日製造飛機零部件,以零差錯鑄就“飛機夢”;有2016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長春市書山學府教育培訓學校90後校長張超凡,她依靠單臂自主創業,撰寫書籍《生活總會厚待努力的人》激勵讀者們陽光前行;有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總廠鉚裝鉗工薛瑩,她憑藉一雙巧手安裝機翼鉚釘,帶領“薛瑩班”守護航天事業····

  “社會還要往各行業領軍人物這方面去引領,在價值觀和世界觀上,到底什麼是社會需要的,什麼是個人人生需要的,這種社會引導作用非常重要,畢竟社會提倡什麼才可能有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姚力看來,當前中國在創新創業的大背景下,涌現出許多烙有時代印記的人物,“勞模、標兵這些先進個人除了物質生活外,他們更有精神需求,希望在事業上做出成績,帶動身邊人。”

  張小琛在給學生們上課。(受訪者供圖)

  “人在情操上有高尚、平凡和低下的區別,因此總要有一種高尚的情操引領社會向前邁步。” 姚力認為行業先進領頭人能夠使人們比照一種精神追求,塑造社會風氣。

  “我書中採訪的50年代勞模全集中在重工業和農業,隨著發展,現在服務業等第三産業出了不少先進人物,這也是勞模發展折射出的時代變遷。”

  姚力坦言,50年代創立新中國與時下創新創業有著一脈相承的社會氛圍,中國人對“中國夢”的追求從未止步,大家都惦念日子更好、國家更強,“行業楷模們普遍從內心迸發出創造新生活、奔向新生活的動力,‘小的氛圍、大的氛圍加上個人努力’産生了他們的工作成績。”

  幹活吃苦下力氣 哪有難活就去哪

  任歲月變化,敬業、勤勉、堅韌····這些行業楷模具有的品質性格穿越時代,歷久彌新。

  “哪個年代都一樣,幹活吃苦、肯下力氣是勞模普遍的品質,勞模石尚文説廠裏‘哪有難活兒哪叫她去,廠子裏哪都待過’,後來在手被砸傷的情況下她一天都沒耽誤生産,她管這叫‘上了機床就像上戰場’。”姚力説,無論50年代還是互聯網時代,這些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敢於犧牲自我等“勞模精神”一樣如律傳承,“有的50年代勞模説當時‘我家不要也得要工廠’。”

  曾榮獲“大國工匠”稱號的胡雙錢接受未來網採訪時坦承,每天下班後他會將一天的工作“過次電影”,遇到不放心的工作,即使淩晨3點,他還是會騎上自行車趕到車間,確保無誤,這樣“加工的數十萬個飛機零件從未出現過一個次品”。

  “圓夢中國人”活動現場,張超凡(圖左)與小朋友同臺。(受訪者供圖)

  還有這樣一群人物令人記憶猶新,他們走好個人道路,創造社會價值,還照亮他人心燈,感染社會身邊人。

  他們是行業楷模,更是精神標桿。

  失去左臂的張超凡熱心公益,創辦“超凡公益夢想課堂”,培養山區240多名懷揣藝術夢想的低保戶、特困學子及自閉症兒童,累計教學時長近千小時, 已做600余場公益勵志演講。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道德模範獲得者譚之平扶老愛幼,她發起成立武漢城市圈義工聯盟,帶動10萬青年大學生參加志願服務,並成立湖北職院感恩文化基金,幫助更多弱勢人群。

  女性撐起半邊天 她們更不容易

  目前“砥礪奮進的五年·圓夢中國人”系列報道描摹出教師、全國人大代表、鉗工技師等一批女性行業楷模,在職業身份外,採訪記者還細緻觀察了她們作為母親、女兒等家庭角色背後的故事,情感樸實真摯。

  報道中,張小琛表示自己全身心撲在工作上,在職十一年裏她只休過三天婚假,六個月産假,至今兒子一直放在母親家,“兒子快四歲了,我真正陪伴他的時間也就是那六個月的産假。”

  薛瑩透露,為了攻克技術難題,她將一歲多的女兒送給父母帶,“丈夫很支持我的工作,很多時候是他下班後去孩子接回家哄睡下,淩晨再來接我回家。”

  工作中的薛瑩(圖左)。(圖片來源於網絡)

  “女勞模更不容易,她們要付出比男同志更多的辛苦,比如家庭負擔、精力體能等,不少人到晚年身體不太好,透支太厲害。”身為女性作家,姚力在《生命敘事與時代印記——新中國15位勞模口述》記錄了5位“鐵姑娘”故事,她不由翹起大拇指。

  “石尚文生完孩子56天就回到工作崗位,休完産假孩子的奶就斷了,她上機床開始幹三班倒。楊玉環是農業勞模,她看見地上有塊糞都趕緊摁在苗底下,那時候怎麼會想到臟,現在有的人走在廁所邊還得捂鼻子。”

  時代歌咏中有一曲被稱作“勞模精神”,它薪火相傳,聚攏人心,鑄就“中國夢”。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道遠,需要每一個人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勞模不是每人都能當,但勞模可以讓我們有一種精神追求和個人情操方面的比照。”姚力表示,普通工作者要將“勞模精神”融入在日常工作和心靈情感裏,“大家把本職工作做好,把能使的勁頭使出來,無愧於國家,看到人生追求不只是物質享受,這樣道德水平到達一定程度了,‘中國夢’才能夠更快實現。”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