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砥礪奮進的五年·熱詞看變化】
惠澤華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3級本科生,今年畢業後將在清華攻讀金融碩士。總結大學四年,惠澤華用的一個關鍵詞是:公益。她是學校紅十字會急救部的一員,參加了許多急救知識講座和體育賽場救護活動,她還是唐仲英愛心社的一員,參與了面向學校保安、廚房等後勤工作人員的“夢想課堂”活動。公益之於她,是出於純粹的喜愛,行走于公益之路,她感觸最深的是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的通識教育讓她收穫了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自己,“它讓我跳出原先的小圈子,有利於塑造個人格局”。
清華經濟管理學院本科通識教育課程的內容,除了全校統一安排的4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外,還包括中文寫作、中文溝通、英語口語、英語寫作、線性代數、一元微積分、多元微積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8門通識教育基礎技能課與中國文明、西方文明、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藝術與審美、基礎社會科學、中國與世界、生命科學、物質科學8門通識教育核心課,涉及中文、英語、數學、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方方面面。惠澤華是文科生,物質科學課程讓她在學習中比別人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正是古、今、文、理豐富多彩,讓她的收穫不僅僅是70學分而是更多,“通識教育好比一個包羅萬象的博物館,陳列著古今中外不同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和人生選擇,這讓我感受到,世界並沒有原先想的那麼單一”。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物理學專業畢業生鐘昕銳今年選擇了到西藏基層工作,“雖然之前我沒去過西藏,爸媽也捨不得我到那麼艱苦偏遠的地方工作,但我覺得自己能克服各種不利因素,為當地群眾做一些事情。我也希望趁自己還年輕,多積累基層經驗,開闊視野、提升能力。”鐘昕銳説。他相信,通過一步步的努力,他能在新的崗位上做出成績,實現人生價值,回報父母和母校。“如果有機會,我還想繼續深造,將自己所學貢獻給工作的地區。”與惠澤華一樣,他所在的北大元培學院也以通識教育而聞名高教領域。
近年來,北大、清華、人大、北理工等一些高校越來越多的優秀畢業生,放棄一線城市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選擇到西部和基層就業,服務國家建設。據統計,截至6月底,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2017屆畢業生赴西部和基層就業分別達450人和500余人,清華大學231人簽約基層公共部門,329人前往西部、東北地區就業。
大學給予受教育者的價值不只是收穫知識、修夠學分、獲得學位,更是要通過高質量的教育,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成長為造福社會、造福人類的人。黨的十八大提出高校的根本職責是“立德樹人”,對“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提出具體要求。“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文化多元,各種思想碰撞融合,青少年成長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著複雜挑戰。教育要積極應對這種挑戰,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優化知識結構,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堅持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統一。”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如是説。
“立德樹人”要求高校既要致力於培養學生追求“止于至真”的科學精神,也要涵養“止于至善”的人格理想。在這樣的探索中,以惠澤華、鐘昕銳為代表的大學生通過高等教育改革取得的個人收穫,讓學分的價值愈加飽滿。
(本報記者 王慶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