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蘇春發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費青朵):7月的廣西正是盛夏,廣西東興南鄰北部灣的三個美麗小島在驕陽下顯得靜謐而安逸。這裡居住著中國最為古老的民族之一——京族。京族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唯一的海洋民族,世代以捕魚為生。憑海臨風,悽婉悠揚的琴聲傳來,仿佛悠悠地訴説著這個民族沉甸甸的歷史。
京族一年一度的哈節剛過,節日的氣氛尚未散盡,今年62歲的京族老人蘇春發坐在家裏,緩緩地向我們講述他和獨弦琴的故事。他家的一樓擺放著十幾架各式獨弦琴,這裡是他的教室。説起今年哈節盛況,老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今年的哈節舉辦得非常成功,在開幕那天有一百多架獨弦琴在海灘組成了表演隊。是我們獨弦琴培訓基地和傳承基地兩個單位合作舉辦,場面十分壯觀。”
“哈節”是京族的傳統歌節,“哈”即指唱歌,哈節通宵達旦,歌舞不息,是京族最重要的節日。與京族三島僅一水之隔的越南也有慶祝哈節的習俗,蘇春發説,中越哈節文化交流十分密切:“每一年哈節時都邀請越方帶著節目代表來交流,越南哈節時我們也去出節目交流。我們與越南有一個友好村,從2013年成立友好村開始,每年都有交流。”
京族目前有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哈節”和“獨弦琴”。蘇春發告訴我們,從京族出現開始就有了獨弦琴,作為傳承人,他決心將京族文化傳承好。蘇春發5歲開始學習獨弦琴,11歲從師民間藝人阮世和。上世紀90年代,精通獨弦琴的老一輩藝術家大多已過世,能夠彈奏獨弦琴的人寥寥無幾,面對獨弦琴文化即將失傳的局面,蘇春發毅然放棄了當時做得火熱的邊貿生意,投入到傳授獨弦琴的事業中,立志“復活”獨弦琴,讓京族文化發揚光大。
棄商從教之後,蘇春發義無反顧地將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投入到獨弦琴的教育和創新上,他每年要自費1萬多元用於購買、修理獨弦琴。在這條路上堅持了十幾年,他從未想過放棄,每談及初心,他總會提起恩師:“我的老師説過獨弦琴是我們京族的寶貝,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現在應該將它繼續傳承下去。”
蘇春發自費組織培訓班,免費為京族孩子教授獨弦琴,教室就是他家一層的大廳。蘇春發還&&註冊了一個民間藝術團體,組織京族歌舞文化表演隊,去全國各地巡演,一些節目還被收錄到了文化部的數據庫裏。至今他已經培養了300多名學生。回憶起剛開始招收學生的時候,蘇春發説:“剛開始招生時,老師也老了,只有我一個人。我就把獨弦琴帶到哈節裏演奏,很多觀眾一聽覺得很好聽,想學習。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很多人有了對獨弦琴的興趣。很多人來請我教他們孩子獨弦琴。人慢慢多了起來。”
談起學生們,蘇春發的臉上寫滿了欣慰,他認為學生都非常優秀,有些參加了青歌賽、星光大道等,有的當老師繼續傳承獨弦琴。他的家人也十分支持他的事業,兩個孫女從小就學習獨弦琴,既能彈又能唱。蘇春發帶著兩位孫女為我們現場演奏了一段京族民歌《栽荷花》。
蘇春發用後半生堅定地踐行恩師遺願,讓獨弦琴得到了很好的傳承,獨弦琴會在未來歲月的長河裏源遠流長。看著孩子們稚嫩的面龐,我們有理由相信,獨弦琴的未來一定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