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單家集:見證紅軍民族團結佳話 傳承回漢兄弟一家傳統

中國新聞來源:新華社 2016年10月30日 16:5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新華社銀川10月29日電 題:單家集:見證紅軍民族團結佳話 傳承回漢兄弟一家傳統

  新華社記者張亮

  1935年10月,毛澤東帶領中央紅軍路過寧夏甘肅交界處的回族聚居村落單家集,夜宿陜義堂清真寺,並和清真寺阿訇促膝長談。如今的單家集延續了“旱碼頭”的新傳奇,發展成為西北最大的村級活畜交易市場,這一切都離不開民族團結奠定的發展環境。

  76歲的回族老人拜福貴是單家集和紅軍那段回漢團結史的義務解説員,他的父親拜文海當年就作為陜義堂清真寺的一員參與接待紅軍。從1993年起,每天白天拜福貴都要待在當年毛澤東夜宿過的小院,一有遊客前來參觀,老人就精神抖擻地介紹那段歷史。

  “1935年8月,紅二十五軍經過單家集時,嚴格執行了尊重回族宗教信仰與生活風俗習慣的‘三大禁令、四項注意’,連在井裏打水都要用回族群眾自家的桶。紅軍戰士還幫老百姓幹農活,給老百姓送藥品,在回族群眾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拜福貴説。

  在陜義堂清真寺的一間房屋內,書有“回漢兄弟親如一家”的錦旗挂在正墻上。雖然是一件複製品,但拜福貴仍十分珍視。“這是紅軍第一次經過單家集時,紅二十五軍軍長程子華送給清真寺的,它既是那個特殊年代紅軍與回族人民深厚友誼的見證,也留下了回漢團結的佳話。”拜福貴説。

  紅軍第二次過單家集,是由毛澤東親自率領。由於紅二十五軍在單家集回族群眾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當年這裡的回族群眾按照迎接回族貴客的習俗舉行了歡迎紅軍的儀式。

  在一張舊桌旁拜福貴興奮地説:“就在這張桌子上,我們這裡的回民按照待客最高規格,擺了以牛羊肉為主食的‘九碗席’,宴請毛主席和紅軍將士。”

  如今,陜義堂清真寺已經成為一個紅色革命旅遊景點,而單家集也成長為西北最大的村級活畜交易市場。

  單南村村支書單雲告訴記者,單家集由單南、單北兩個村子組成,共有4500多人,其中98%是回族。早在清代這裡就是有名的旱碼頭,單家集人七成經商,三成務農。

  長期經商的氛圍讓單家集人堅信“和氣生財”的理念,不論是漢族和回族,交互相交往時都懷著友善的態度,從沒有因民族或信仰不同而發生衝突。單家集的回族善養殖,漢族善耕種,回漢群眾經常互相幫助,先富帶後富。單南村村支書邊旭榮經營了一家蔬菜合作社,帶領了6戶回族貧困社員成功脫貧銷號。

  “單家集的漢民雖然少,但是和回民彼此交叉居住,甚至漢族家裏結婚都會請回族廚師做飯擺席,邀請回族鄰居共同慶祝。民族團結既是我們單家集的傳統,也是這些年來單家集能快速發展的環境保證。”單雲説。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