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社昆明10月22日電(記者楊靜)“要讓參觀者更好地體驗到長征文化。”離上班時間還有1個小時,和冬梅就來到迪慶藏族自治州紅軍長征博物館,查看館內各類展出物品,尤其是加入臨時展出的“復興之路”。
今年33歲的和冬梅是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人,2008年研究生畢業後來到迪慶州紅軍長征博物館工作。和冬梅來工作時,博物館才開館不久,她現在已是館長了。
根據初步統計,2008年至今到館參觀人數已超過150萬。“來博物館參觀的人越來越多了。”和冬梅説,除學校、駐地部隊等單位組團參觀外,許多來迪慶旅遊的遊客也喜歡來參觀。今年接待的參觀者已達26萬人,其中省外遊客就接近一半。
1936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在渡過金沙江後,進入迪慶境內。“長征博物館很有特色。”從江西來迪慶旅遊的遊客張玉成説,與江西的紅色紀念館相比,迪慶州紅軍長征博物館更具有藏族特色,更突出紅軍過草地這段歷史。
和冬梅説,博物館收藏了紅軍經過迪慶的許多物品,同時,博物館位於獨克宗古城核心地段,所以每天都會有很多人來參觀。“博物館成為普及長征知識、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紅軍長征經過的昆明市尋甸縣丹桂村,村裏的“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先後被命名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百個經典景區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
47歲的馬繼功是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資深講解員。他告訴記者,10年前來紀念館參觀的人還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
近年來,柯渡鎮依託中央紅軍長征總部駐地舊址、“4·29”渡江令發佈遺址等獨特名片,積極整合旅遊資源,全力打造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村裏一些群眾還搞起了農家樂。
與紀念館相距不到200米的丹桂農家樂內,老闆娘正在廚房裏忙碌著,老闆楊廷發則在農家樂門口招呼客人。“以前1年賺幾千元,現在達到6萬多元。”楊廷發説,今天的成功都是“沾了紅軍的光”。
“我1個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呢。”農家樂員工張照慧説,她是丹桂村的村民,因家裏有老有小,只能在家裏種地。現在不僅可以種地,還可以在農家樂打工。
據介紹,今年以來,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先後接待遊客12萬餘人次,直接帶動餐飲、住宿、農特産品銷售等旅遊綜合收入達100余萬元,實現勞動力就地轉移300余人。
“長征紅色旅遊已成為旅遊新熱點。”馬繼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