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信仰之路】對你來説只是一個故事,對他而言卻是一輩子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18日 04:1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前言】

  80年前,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20余萬紅軍用生命創造奇跡,他們突破上百萬敵軍圍追堵截,跨越中國西部最險惡的地理環境,激越的河流、巍峨的高山、廣袤的草地,譜寫了人類歷史上最非凡的英雄史詩。十多萬英魂長眠長征途中,僅5.7萬人走到終點。

  80年後,長征紅軍僅存不到100人,平均年齡近100歲。今天,近50位老紅軍再次集結,長征號角再次吹響,共同開啟塵封的風雨歲月。

  本文采訪實錄,均出自2016年中央電視臺八集大型文獻紀錄片《長征》拍攝素材。

  央視網消息:你嘗過饑餓的滋味嗎?一天只吃一粒黃豆的那種。

  你有過爬山涉水的經歷嗎?打赤腳,一天走240里野山路的那種。

  你有過站在懸崖邊上的感受嗎?子彈穿身,炮彈轟炸,命懸一線的那種。

  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親身體驗那些饑餐露宿,也無法體會那些與死亡的擦肩而過,但我們一定聽過那些故事,感動過、震撼過……然而,這篇文章的主人公秦華禮老人告訴我們的,是另一段鮮為人所關注的長征掌故,或許這是長征所給予世人的另一種人生啟示。

——編輯手記

1
  “我叫秦華禮,四川通江人,1932年參加紅四方面軍31軍93師279團二營四連做排長。”

  時光倒流80年

  秦華禮,是紅軍長征路上的“老通信”,今年高壽105歲了。

  作為用兩條腿走完長征路的老紅軍代表,退休後的秦華禮奔波各地做演講,時常捐資助學,不厭其煩接受媒體採訪。今年年初,他還走上過央視《開學第一課》的舞臺再次講述了他的長征故事。

  期頤之年,歷歷在目的往事,反反復復的回憶,只為心中的那點執念。長征,于秦華禮來説,是一段不敢或忘、更有責任傳承給後人的人生印記。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有些事,一別就是一輩子。

  “1932年吧。”老人一開口就把時光拉回到了80多年前,他依然清晰地記得是誰親自送他參加了紅軍,又為什麼讓他參加紅軍。

  那一年的他只有20歲,家裏是赤貧,“出身好”,還識得幾個字。也是那一年,他的家鄉四川通江成為紅軍長征入川的第一站,讓他和他母親知道了紅軍,知道了紅軍是窮人的隊伍。就為這一個理由,母親親自送他參加了紅軍,開啟了長征之路。懵懵懂懂的20歲就因著母親的那份堅定而在心裏種下了一顆信念的種子。

  參軍後,秦華禮肯打肯拼,屢立戰功,1933年入黨,先後參加了空山壩戰役、萬源保衛戰、強渡嘉陵江、攻克劍門關、中壩和千佛山等戰役。1935年,在千佛山戰役中,他不幸被敵人的迫擊炮彈片擊中了大腿,無法行動。

  “我這命大。”秦華禮的傷不輕,一度和其他重傷員一起被部隊動員留下。然而,即便缺醫少藥到只能用從衣服上撕下來的布條蘸著鹽水消毒,他也堅持要跟著紅軍隊伍繼續走。有一次,在經過一處險峻的鐵索橋時,擔架上的他和抬他的民伕遭遇了敵人的轟炸。情急之下,民伕把他丟在橋上。所幸炮彈沒有打中他,橋也沒有斷,而民伕也沒有舍他而去,在轟炸過後,繼續抬著他走。

  1935年9月,大難不死的秦華禮被調往通信學校學習無電線。經歷過生死戰火,22歲的秦華禮開始了他在長征路上的學習。

  不只是行軍

  “任命秦華禮為南京郵電學院院長。 總理周恩來 1959年3月22日”,《開學第一課》上,秦華禮展示了由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發的任命書,秦華禮成為該學院的第一任院長。而他與通信事業和教育事業大半生的緣分就是從戰地裏的通信學院開始的。

2
  紅軍是窮人的隊伍,但紅軍不做文盲的隊伍。長征期間,紅軍大學、中央黨校和秦華禮所在的通信學校一起,採取隨軍辦學的方式,堅持“邊行軍,邊學習”。在敵人的圍追堵截、狂轟濫炸下,白天行軍,夜晚學習。

  周恩來曾説:“長征路上辦學校,這是新鮮事。你們要告訴後代,説紅軍在幾十萬敵人圍堵下,在敵機轟炸的間隙,仍然堅持學習電臺技術,這可是相當寶貴的教材啊!”

  戰鬥中的學習更注重學以致用,適應戰鬥的需要,而通信兵就是紅軍的“千里眼”“順風耳”。

  “沒有一本教材,沒有筆,在繳獲敵人的鉛筆之前,我們都不知道什麼是鉛筆。”秦華禮把長征路上的學校稱為“三無學校”,條件之艱苦可想而知。沒有筆,削根樹枝當筆用;沒有教材,背上背個木板寫上字,中文的、英文的,行軍的時候看著前面戰友的背板識字。

  “學校有什麼困難,什麼都是自己搞,沒有辦法。”秦華禮在通信學校是排長,卻操持著校長的工作,“三個班40多個人,他們的學習、生活,一切一切我都要管。”

  秦華禮跟隨長征隊伍走了三次雪山草地,1936年6月,就在草地的中間,完成了他的畢業禮。“所以我講,我們共産黨員有一個堅定的理想信念,到最困難的時候,你的腦子最聰明。”

  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克服困難,堅持學習,除了堅定的信念,還要有樂觀的精神。樂觀從哪來的呢?

  秦華禮説:“共産黨毛主席曾經講過,困難是暫時的,最後勝利是屬於我們的,我始終這樣認為,每次遇到困難,遇到危險,我都是認為這是暫時的,我能夠克服過去,能夠戰勝他。”

  不怕犧牲、前赴後繼是長征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是長征精神,眾志成城、百折不撓是長征精神,而堅持不懈地學習,也是長征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

  學風萬里長

  聽説,直到現在,南京郵電學院舉辦校慶,學生們都會舉行跑步比賽,只因為他們的第一任院長——秦華禮,是用兩條腿走完兩萬五千里長征的人。

3
  在我們後人看來,長征是一段定格的里程,但對於當時行軍中的紅軍來説,長征的終點只在他們的信仰裏,在對新中國的期盼裏。

  1936年通信學校畢業後,秦華禮先後任129師電臺臺長、晉冀魯豫第四縱隊通訊科長。1937年至1947年,秦華禮跟隨陳賡、劉伯承等轉戰太行山抗戰整整十年。

  建國後,轉業到地方的秦華禮,將這種信念融入到他建設新中國的工作中。他先後在四川、雲南和北京等地的郵電部門擔任領導職務,帶著“長征精神”開啟了通信領域的教育事業。1956年12月,任北京郵電學院黨委第二書記。1958年,被任命南京郵電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之後,他帶領師生一起下工地,打根基,建房子,一磚一瓦親手建起了南郵,直至1983年退休。

  “秦老,您辛苦了!”2016年9月20日,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的委託,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齊玉看望慰問了參加中央電視臺《榜樣》專題欄目錄製的特邀嘉賓和“兩優一先”受表彰代表,秦華禮是其中之一。

  “我幾十年搞通信,培養通信人才十幾萬人,深感自豪。”

  長征讓秦華禮百煉成鋼、堅定信仰。在那段燃情歲月裏,他沒有虛度年華,雪山、草地、沼澤、險灘,每一處都鐫刻著他的艱苦奮鬥;他沒有碌碌無為,樹枝、背板、鉛筆、電臺,乃至於建設南郵,每一個都標記著他的理想主義的成長式。

  80年前的長征,是秦華禮老人的青春,而今,百歲的秦華禮告訴我們,每一個青春都將是一次長征。(文/張莉)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