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黔江高山生態扶貧搬遷 特困戶住上新“洋房”

中國新聞來源:重慶商報 2016年10月16日 11:3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粟軍家整潔乾淨的客廳

  粟軍正在設施完備的廚房裏忙碌

  黔江中壩村,高山扶貧搬遷後,村民都住進了新家。 本組圖片由記者 余常海 攝

  商報記者 馬聯 余常海

  白墻青瓦,雕梁畫棟,一排排風格清新自然的巴渝民居矗立在阿蓬江畔……在略帶寒意的深秋,走進重慶黔江中壩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點,居民們熱火朝天的生活景象讓人難以想象在3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淺河灘。10月12日,“長征路上奔小康”重慶全媒體“走轉改”採訪團來到黔江,感受高山生態扶貧給居民帶來的幸福生活。

  搬遷 生態搬遷貧困戶有了“避風港”

  紅軍走後,剩下的老街、山川守護著一方百姓,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渝懷鐵路的修建,紅軍曾經經過的黔江馮家街道中壩村,卻因為鐵路的阻隔,成為一個高山上隔絕的小村落。

  盤山小道被隔斷,要想下山趕場,得繞行10多公路的小路,年輕人不願回,老年人不願走,小村漸漸成了貧困村。

  40歲的粟軍回想起三年前貧困的樣子,至今還皺著眉頭。因患腰椎間盤突出,在高山的小村裏,他喪失了幹重體力活的能力,成為了貧困戶。少了“頂梁柱”的家庭,在這片“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高山上僅僅靠種田和養殖來討生活,日子顯得尤為艱難。

  粟軍不忍心看著家人過苦日子,誓要脫貧的他想了很多辦法,但現實就擺在眼前——在800米海拔高的大山中,土地貧瘠,石多土少,連下山趕場都要走一個小時。

  “山上霧滿坡,山高路陡土地薄,辛辛苦苦忙到頭,又缺吃來又缺喝。”這首民謠,真實地勾勒出當地惡劣的生態環境。

  要治窮根,搬遷下山,改變原有生産生活方式似乎是唯一的方法。

  2013年,中壩社區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項目啟動,粟軍一家人被列入了項目名單。2016年6月,粟軍和另外57戶居民順利入住生態扶貧搬遷點。

  在這個阿蓬江旁的現代“民宿”,環境讓城市人也羨慕不已,160平方米的兩樓一底小洋樓,樓前萬花盛開,蜿蜒的阿蓬江觸手可及……

  記憶 “皂角樹”見證軍民魚水情

  水車坪,黔江區水市鄉水市村的一條百年老街,青石板、老街坊、破損殘存的木屋,一切都和80年前的樣子沒有多大的區別,街門口青枝綠葉的皂角樹,蒼勁有力,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安寧。

  也是這棵皂角樹,見證著紅軍曾經路過的痕跡。1934年5月7日,賀龍就在這棵皂角樹下,舉行攻打彭水縣城誓師大會。水車坪老村民告訴記者,賀龍元帥與皂角樹的不解之緣還要從當地一位名叫石琢之的村民説起。早年為躲避反動軍閥的追捕,賀龍等人在石琢之的掩護下,假扮其親家,成功脫險。

  1934年5月6日淩晨,賀龍、關向應率領近萬名紅軍將士集結到黔江濯河壩黃泥沱渡口,準備西渡阿蓬江,進軍彭水。當時,渡口水面寬達100余米,水深流急,紅軍沒有渡江工具,只得向群眾徵用船隻。當地80多名船工集結了20多只木船,幫助紅軍渡江。紅軍發給每位船工3塊大洋、15斤大米作為報酬。當晚,大部隊和司令部進駐水車坪。

  部隊駐紮後,賀龍前去拜訪石琢之,並與他一起向群眾宣傳紅軍“打富濟貧”“除暴安良”的革命宗旨,還派出紅軍戰士帶領群眾將大地主李彩之、周世祿等人的財物沒收,分給貧苦百姓。很快,紅軍便受到當地群眾的擁護,結下深厚情誼。

  水車坪的人民群眾為了銘記這段歷史,就將那棵皂角樹改名為“紅軍樹”,並建起了紅軍廣場、紀念亭、文化墻等。水車坪成為重慶黔江紅色革命教育、廉政教育基地,以及遠近聞名的紅色旅遊景點。

  致富 家庭“旅館”不出門也把錢掙

  對於高山生態扶貧來説,資金是難題。如何讓粟軍這樣的貧困戶搬得起?

  黔江區動起了腦筋。一方面利用農村宅基地復墾“地票”制度,彌補資金缺口,另一方面改變部門資金“各自為政”的局面,將多項扶貧資金和生態修復資金“打捆”使用,集中力量搞扶貧搬遷。這樣一來,粟軍搬遷的壓力大大減輕,只要通過金融扶貧無息貸款7萬元就能買下這座成本價17萬元的新居。

  城裏時髦的拎包入住方式,粟軍也在這次搬遷中享受到了。新房中的傢具、家電,他沒有掏一分錢。

  記者走進粟軍家中,一樓設施完備的廚房和乾淨的餐廳讓人耳目一新,二樓客廳42寸名牌平板電視下放著一部互聯網“光貓”,漂亮的沙發茶几整潔乾淨,陽臺外,兩三把沙灘椅迎合了陽光的青睞。

  這種拎包入住的方式既減輕了貧困戶搬遷的經濟壓力,更是他們脫貧的“秘密武器”。

  包括粟軍在內的搬遷下來的村民,無一例外,都將自家的二樓作為供遊人休息、娛樂的地方,兩件臥室,一間鋪有1.8米的大床,另一間則是標間,正好可以供一家人,或者三五好友來居住。

  家庭式的“旅館”也有了飯菜的香,加上粟軍廚藝不錯,遊客也樂意在他家吃飯。粟軍算了一筆賬,從今年6月至今,通過農家樂的形式,他收入萬餘元,對於脫貧,他信心滿滿。

  粟軍的信心不是憑空而來的。未來五年,中壩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點將建設以漁灘國際釣魚公園、馮家牡丹園、愛麗絲婚慶植物園為代表的六大主題園,通過主題園區連線的形式,將已經成熟的濯水古鎮和芭拉湖連接成“啞鈴”型的旅遊片區,通過景區提檔升級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休閒,為像粟軍這樣的貧困戶脫貧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