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千年古鎮譜新篇(長征路·新故事)

中國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2016年10月03日 19:4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興安高萬丈,水往兩頭流。”較高的海拔,形成了興安“湘江北去,漓水南流”的獨特景觀。湘江和漓江千百年來滋養著地處“湘桂走廊”要衝的興安,秦漢神韻,古樸民風,悠悠靈渠,千年古鎮。除了曾被文學家郭沫若概括為“北有長城,南有靈渠,同為世界之奇觀”的靈渠,讓興安在中國歷史上留下重要篇章的還有1934年的湘江戰役,烈士忠魂,長眠在此,紅軍業績,光耀人間。

  長征精神經歷80年歲月的洗禮,在這片紅土地上“與山共峻極,與水同流長”,助力興安煥發嶄新魅力。2015年,興安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46.14億元,是2010年的1.8倍。農民人均純收入12852元,為2010年的1.96倍。今年1—8月,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完成81.48億元,同比增長7.0%。

  興安縣積極推進紅色文化傳承,紅色革命歷史宣傳。2014年舉辦了紅軍長征湘江戰役80週年紀念活動,邀請60多位紅軍後代參與,緬懷先烈。2015年承辦“薪火相傳,再創輝煌”長征精神紅色旅遊火炬傳遞活動,開展“尋找紅軍足跡、口述紅色歷史”媒體採集活動等,促進挖掘和保護紅色旅遊資源。

  “前面那個紅軍八角帽造型的建築就是湘江戰役紀念公園裏的紀念館。”順著興安縣湘江戰役紀念館館長尹湯懷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了主基調為紅色的建築群,莊嚴神聖的湘江戰役紀念公園展現在眼前。正前方由灰白花崗岩雕鑿而成的群雕生動地表現了湘江戰役的壯烈場景,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走進湘江戰役紀念館大廳,兩側墻壁上鐫刻著遒勁有力的大字,左側的“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失敗者”與右側的“勇於勝利,勇於突破,勇於犧牲”交相呼應,短短幾個字仿佛擁有穿透歲月的力量。2800多平方米的陳展區內,珍貴的歷史實物和影音場景模擬結合,展示了紅軍戰士突破湘江的歷史。

  正帶著六歲的小孫子在館內參觀的唐興國老人告訴記者,家裏祖祖輩輩就生活在興安,小時候也聽長輩們講紅軍長征過興安的故事,“紅軍在三官堂開群眾大會,宣傳黨的政策,還給老百姓分糧食。聽大伯講,那時候青壯年就為紅軍帶路架橋,婦女們給紅軍磨米煮飯、燒開水,打草鞋。每個村都有人主動要求參加紅軍,跟著紅軍走。”老人説完摸了摸小孫子的頭,“我現在也把紅軍的故事講給娃娃聽啦!”

  興安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高山風電基地,在興安縣興安鎮源江村及周邊海拔為1000米上下的丘陵區域,有著我國華南地區最大的風電項目集群——興安源江風電場。

  “源江具有風力發電的獨特優勢:越城嶺和都龐嶺山脈中間的狹長地帶風速大,風從山脈出口流出時速度又降低,從而形成狹管效應,很適合開發風電。”國家電投集團興安風電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秦天強介紹。興安風力發電項目2010年8月引進,計劃總裝機100萬千瓦,總投資100億元,涉及興安8個鄉鎮。

  興安風電項目全部建成後,年發電量將達到35億度以上,每年可節約標準煤75萬噸,有效調整能源結構,還會帶動農村山區道路建設投資和旅遊新景點佈局。

  近年來,興安縣積極打造特色生態旅遊産品。興安縣嚴關鎮江西坪村緊鄰322國道高速路口,全村230多戶800余人,2015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7000元,是興安打造的靈渠全域農旅融合的品牌之一。縣委書記黃洪斌介紹,未來3到5年,興安還計劃將靈渠沿途村莊和周圍産業打造成集生態、農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全新觀光帶。

  2015年,興安縣在生態鄉村建設中通過引水入村對江西坪村進行生態修復和改造,深度挖掘靈渠沿岸歷史和文化,傳承以“米粉、米酒、米糍粑”為代表的興安特色美食和傳統民俗。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