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走長征路:不忘初心 繼續前行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網 2016年10月02日 17:1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8月23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正式啟動,圖為啟動儀式現場。中國網記者 尚陽 攝

  中國網新聞10月2日訊(記者 尚陽)萬里長征敵膽寒,劈荊斬棘史空前。揚鞭躍馬征程遠,圓夢中華任在肩!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此次長征歷時兩年,戰勝重重艱難險阻,最終在西北地區勝利會師。

  80年來,紅軍長征精神已經化身為一部壯烈的史詩,成為中國人民堅定無畏的精神象徵。

  8月21日至9月29日,中國網記者踏上 “長征路上奔小康” 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征程。在這40天裏,我們的腳步踏遍江西、湖南、四川、貴州、甘肅、陜西的革命老區,行程達13200多公里。

  中國網記者用腳步丈量紅軍走過的雪山草地,用雙眼見證長征路上奔小康的喜人成績,更用手中的筆和相機向世界展示著這翻天覆地的巨變……

  8月24日,革命老區瑞金市東南部的葉坪鄉黃沙村華屋,圖為新建整齊的二層樓房。中國網記者 尚陽 攝

  江西:“新長征路上”的革命老區煥新顏

  8月21日,第一站,中國網記者踏上了80年前長征之路的起始地——江西。走進江西革命老區,記者發現記憶裏的那片紅色熱土早已變了新模樣。

  這裡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住在毛坯房的日子已經過去,一排排二層小樓錯落有致的排列著,百姓們住上了乾淨寬敞的保障房;村民們的生活也在與時俱進,許多村民學會用電商平臺將自己種植的蔬果向外銷售;不僅如此,一些老區還建立了雙創空間,扶持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于都作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戰略核心縣,近年來已慢慢摘下“貧困縣”的帽子,用“雙創”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致富路。

  作為全國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縣,2014年于都成立的電商孵化園,為當地電商“創客”提供“一條龍”服務。

  截至2016年1月,于都縣全縣共有75個農村淘寶服務站,其中51個服務站地處貧困村,佔比68%。

  此外,于都縣財政計劃從2015年起至2020年,每年用2000萬元的預算資金,主要用來對企業物流進農村實行物流補貼,同時解決電商企業貸款資金困難問題。

  在江西,記者發現,所到之處都能看到政府針對“扶貧奔小康”內容出臺的一系列措施,為當地百姓做實事、謀福利。

  1934年12月12日,中央紅軍在此召開“通道會議”,調整了行軍路線,于危難之際挽救了中央紅軍,實現了歷史的偉大轉折。圖為“通道會議”會址。中國網記者 蔚力 攝

  湖南:踏紅色沃土憶長征之路

  位於湖南省西南邊陲的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曾經是紅軍長征期間“通道轉兵”的發生地。1934年12月12日,中央紅軍在此召開“通道會議”,調整了行軍路線,于危難之際挽救了中央紅軍,實現了歷史的偉大轉折。

  通道縣也因而成為“自此處處有通道”的“好運之城”。中國網記者從懷化市通道縣政府了解到,一直以來,該縣將精準脫貧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德政工程來抓,舉全縣之力推進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針對目前3萬多的貧困人口,我們打造了由鄉鎮黨政班子、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致富&&人所組成的‘三支隊伍’,實事求是地為貧困對象提供具體的幫扶措施”,通道縣委書記印宇鷹告訴中國網記者。

  扶貧主力的造就離不開完善的體制,而通道縣的扶貧經歷可以作為懷化市精準扶貧的縮影。

  據懷化市扶貧辦的資料顯示,懷化市還對市縣鄉三級扶貧機構的性質、職能、編制和人員經費使用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2015年,該辦的編制就從9個增加到20個,並增設了相應的科室,通過對“一把手”的調優配強,扶貧辦的領導班子也得以強化,靈活化,為帶領當地民眾致富,探索出了一條有效的致富機制。

  圖為貴州省甕安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區內的製鞋車間。中國網記者 張蕓蕓 攝

  貴州:多彩貴州既有綠水青山 又有金山銀山

  長征精神,是對歷史的銘記,對今人的鞭策。當中國網記者來到貴州,從紅軍入黔第一城的黎平出發,沿著當年紅軍的腳步,走過翹街上的黎平會議原址;走到甕安的猴場會議舊址;來到湄潭,探訪曾經的浙大舊址;繼續北上遵義,重溫偉大的歷史轉折……在爬上險峻的婁山關後,體會“雄關漫道真如鐵 如今邁步從頭越”的豪情壯志;在渡過湍急的茅臺渡口後,感受偉人四渡赤水出奇制勝的智慧韜略。

  當記者來到黎平的千戶侗寨,眼前看到的是青山綠水,如詩如畫。十年前,這裡還是破敗偏遠的山村,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而如今,隨著民族特色旅遊的開發和興起,很多農戶每年僅房租的收入就有十幾萬。

  既有綠水青山,又有金山銀山,既保留著原始家園的美麗面貌,又連接著外面世界的精彩與現代……生態旅遊為貴州人帶來的是“中國夢”中所憧憬的美好生活。

  圖為小金縣達維鎮冒水村村主任陳望慧接受記者採訪。中國網記者 宋若冰 攝

  四川:蜀道難高原險 風景如詩亦如畫

  當中國網記者回顧四川的行程,留在心中最多的一個字就是“美”。四川有美景自不必説,蜀道雖難,高原雖險,但風景如畫,格桑花香。

  而讓記者更欣喜的不僅是美景,更是“美家”。一路上記者經過許多震區,這裡曾經歷了難以想象的毀家之難,但四川能夠在滿目瘡痍中找到寶貴機遇,抓住災後重建的契機,將革命老區勇敢樂觀的長征精神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智慧結合起來,為老百姓在有新房可住的同時,還有新業可就,改變傳統的生産生活模式,讓災區人民過上了比之前更舒心的好日子。

  在這裡,有紅軍長征走過的第一座雪山——夾金山,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部的小金縣。每當人們走過這片土地,就會被山上的4000余畝綻放的玫瑰花所吸引。而這,就是當地藏民百姓的致富新思路。

  據悉,冒水村99%都是藏族群眾,他們種了大半輩子的莊稼。之前老百姓種土豆、豌豆,每畝地收入大約是500-600元;而2013年種植玫瑰後,第一年每畝地收入就可以增至1800元,第二年可以達到3600元,這兩年進入了旺産期,一畝地可以摘下5500多斤玫瑰花,收入可達5000多元,比之前翻上了近十番。

  在政府的支持下,玫瑰種植從冒水村輻射開來,如今小金縣已經有13個村、1107戶加入了合作社,其中有200多戶是建卡貧困戶,他們中的70%已經靠玫瑰種植摘掉了貧困帽子。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採訪活動走進沈家嶺村。 中國網記者 孫寧宣 攝

  甘肅:帶動貧困群眾拔窮根、改窮業、奔富路

  7天,156個小時,2000公里,途經蘭州、會寧、靜寧、崆峒區、華池南梁、環縣、西峰區……中國網記者重走80年前甘肅省的長征之路,更加堅信了一種使命: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行走在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之上,走訪居住在大山深處中質樸單純的老鄉,看著老鄉家中擺放整齊的糧食作物,感受著他們臉上真摯而溫暖的笑容。

  縱使處於貧困的生活中,老鄉們依舊積極樂觀地面對著“背朝黃土面朝天”的生活,他們堅信通過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和自己勤勞的雙手,他們能夠過上好日子。他們眼神中的期待和那份堅定的信心令記者動容。

  沈家嶺村是解放蘭州戰役沈家嶺戰場遺址所在村。當記者來到這裡,發現持續深化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建立“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模式已然成為沈家嶺村精準扶貧工作的一把金鑰匙。

  正是得益於一系列的好政策,才讓原來的貧困戶們摘掉了“窮帽子”。如今,魏嶺鄉沈家嶺村所在的七里河區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責任”和“一號工程”,制定出臺了7大類26項精準扶貧惠民政策,通過創新産業式扶貧、開髮式扶貧、造血式扶貧、捆綁式扶貧、兜底式扶貧等一系列扶貧開發新模式,帶動貧困群眾拔窮根、改窮業、挪窮窩、換窮貌、奔富路。

  “長征路上奔小康”採訪團順利完成陜西站的集體採訪任務。中國網記者 謝露瑩 攝

  陜西:老區發展如火如荼走上致富路

  9月29日下午,“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在陜西省延安市吳起縣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落下帷幕。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中央紅軍長征落腳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北大門吳起鎮,中央紅軍結束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完成了戰略大轉移。吳起成為了中國革命的落腳點、轉捩點和出發點。

  解放後,由於人口的增加,農民為了繁衍生息,年年倒山種地、漫山放牧,這裡生態環境遭受到嚴重破壞。

  多年來,吳起縣緊緊圍繞“生態立縣”戰略目標,始終把生態建設放在全縣工作的首要位置,如今,已經成為全國退耕還林的一面旗幟。

  與此同時,縣裏緊抓全省重點鎮建設機遇,以城鎮建設帶動群眾發展,依靠精準扶貧幫扶貧困戶脫貧,老區發展如火如荼,群眾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奔向新的小康。

  中國網記者回顧六站之旅,昔日紅軍長征走過的土地上,發生著穿越時空翻天覆地的巨變。

  我們也堅信,在國家精準扶貧的惠民政策下和社會各界一起的努力下,不久的將來,那片紅色熱土上,會有更多的人擺脫貧困,鄉親們會堅定而有力地走在小康路上!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