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小英)80多年前,以甘肅省華池縣南梁為中心建立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為長征中的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提供了落腳點,也是八路軍三大主力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
80多年過去了,長征精神滲透了這裡的每一寸土壤。
南梁紅色旅遊小鎮的一棟民宅裏飄出了淡淡的豆香,院落中擺放著古色古香的大鍋、案板、缸、桶、大石、木套……
屋主正在製作一道享譽盛名的招牌菜——南梁豆腐。
這家豆腐坊由革命烈士梅生貴的孫子梅建順經營,他秉承了先輩的忠厚樸實,始終做著純手工工藝豆腐。
1933年10月,梅生貴在南梁參加紅軍,和李生華等人一起在二將川組織起赤衛軍大隊。
梅生貴的愛人趙蓮英則發明了“梅家豆腐”,在那些艱苦的歲月裏,不僅養活了全家十幾口人,還默默地支持著幹革命的梅生貴。
1934年2月,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黨委在南梁一帶建立起5個陜甘邊區赤衛軍大隊,梅生貴任第四大隊隊長,並光榮加入中國共産黨。
1935年4月16日,在豹子川、白沙川交界的張岔嶺,敵人包圍了習仲勳帶領的政府工作人員。梅生貴率赤衛軍掩護習仲勳和政府工作人員轉移到白沙川,不料又遭敵人三麵包圍。梅生貴與強敵激戰,因右腿中彈被俘,面對嚴刑拷打,梅生貴寧死不屈,最終敵人在杏樹灣將33歲的梅生貴殺害,並把他的頭顱割下。赤衛軍和鄉親們用木頭倣雕了一顆頭像,為其收屍安葬。
梅生貴掩護紅軍撤退犧牲後,趙蓮英繼續做豆腐養家糊口,並將手藝一代一代傳下來。1980年,趙蓮英去世後,梅建順的母親高鳳英獨自支撐著豆腐坊直到梅建順的妻子谷清梅過門。
谷清梅成了梅家第三代磨豆腐傳承人。1995年,梅家豆腐坊從山莊鄉鐵匠溝村遷到南梁鄉街道。谷清梅説,做豆腐從選大豆、淘洗到壓榨,有10多道工序,用石磨盤磨豆,做一鍋豆腐需要四個多小時,遇到買賣好的時候,一天要做三、四鍋。這麼多年,他們一直用老傳統做豆腐,有些工具甚至是奶奶趙蓮英留下來的,壞了就修修補補,從來捨不得扔掉。
傳承多年,豆香裊裊,週末還會有人專門打電話來訂購,多年來,梅家一直堅持用老手藝製作,20年間只漲了2塊錢,谷清梅説,“雖然材料漲價了,但我們可以少賺點,把梅家做豆腐的手藝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