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且行且歌,在長征路上追尋漫天星火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江西站綜述
■中國軍網記者 鄭文達
踏上這片紅土地,感覺像是滿天星光都落到了眼睛裏似的。血與火、光榮與夢想,那些曾為民族獨立、人民福祉而戰的紅軍將士,那些曾護佑紅軍、傾其所有的老區人民,他們的偉績在歷史深處熠熠發光。在中央網信辦組織下,55家媒體、61名記者且行且歌,在江西這片曾經孕育了紅色政權的土地上,尋覓遺落在記憶深處的英魂,踏訪共和國的過去與現在……
“長征路上奔小康”是新長征路上的宣言書。今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寧夏回族自治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指出,今天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一直想用一句話來概括此次尋根之旅,焚膏繼晷,方知毛主席當年論斷是何等精闢,“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活動不正是新長征路上的宣言書嗎?活動全程將歷時兩個多月,跨越15個省區市,數百名網絡媒體記者沿著紅軍足跡,以文圖影像,追憶那段光輝歲月、英雄過往,書寫沿途輝煌成就、幸福今天,展現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開拓奮進的新實踐新成就。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一起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長征。一路上,年輕記者們踏夢前行,一路高歌。
“長征路上奔小康”是新長征路上的宣傳隊。從大橋如虹的于都河畔到瓜果飄香的現代農業園,從共和國雛形的謝家祠堂到科幻感十足的高新經濟開發區,從“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沙洲壩“紅井”到欣欣向榮、高樓林立的農村新區。一路走來,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記者們的汗水灑向熱土,于平凡偉大中感動,在繁華寂靜中沉思,望穿深山,透過雲彩,俯仰大地。聞聲萬里,拂卻塵埃,歲月留聲。如置身壯闊恢宏的歷史長河,逆流,而上。
“調查研究、實事求是”,鐫刻在長岡鄉調查紀念館進門處的這八個深紅大字,既是網絡媒體“走轉改”的目的,又是手段。長征路上奔小康,通過網絡,我們同億萬網民一道,見證偉大祖國在風雨磨礪中百折不撓,在挫折磨難裏初心不改,在一窮二白裏邁向富強;見證無論是革命年代的血雨腥風,還是改革開放的革故鼎新,中國共産黨都責無旁貸地成為托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基石。
“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弘揚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宣傳弘揚革命先輩的豐功佳績和偉大精神貢獻智慧力量”,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央網信辦副主任任賢良的講話音猶在耳,激勵著記者們奮力前行。
“長征路上奔小康”是新長征路上的播種機。在這個眾聲喧嘩、拜金橫行的當下,明星當道,英雄落幕……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致靈魂。當娛樂至上成為年輕人主流,當一個國家大多數青年人沒有崇軍尚武的精神底蘊時,任人宰割的歷史必將重演。
民族復興離不開精神復興。
重走長征路就是要以一心一力,于浮躁喧囂中鑿一絲光明;以一點一滴,在庸俗世故里喚一念初心!
不逐俗流,不負青春。在青年心中播下人民至上的種子,密切與人民的血脈聯絡,重拾對真善美的領悟與本真,重塑青年偶像標準,重振民族尚武精神,在全社會喚起當代年輕人對國家和民族、對共産黨和人民軍隊的認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當代青年生活在一個偉大時代,夢想彼岸清晰可見。作為將全程參與和見證百年中國夢最終實現的幸運群體,當代青年天然地、歷史地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緊密聯絡在一起。
歷史與現實,就像那條奔騰不息永遠向前的于都河,就像那些不同時間同時呈現的璀璨星辰。80年前,長征精神譜就了一曲英雄壯歌;80年後,長征精神閃耀在實現中國夢、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
漫天星火,前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