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血色故都,我們回家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軍網 2016年08月26日 14:3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三)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沙洲壩“紅井”舊址。小學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中,毛主席親手挖的那口水井。

  家以人為本,國以民為根。

  沙州壩的“紅井”,據説紅軍長征後,捲土重來的國民黨將這口井填了5次,百姓又挖了5次。如今的“紅井”,四週種滿了向日葵。金色的花盤在晨光照耀下,熱烈而輝煌,深情地凝視著“紅井”,整齊劃一,似一個個軍禮,向著心中的太陽,朝氣蓬勃地綻放。

  “紅井”寬、深不及兩米,水清凜冽。旁邊置一木桶係索,汲水而飲,清甘沁腹。這不正像蘇區的人民嗎?用自己的清冽甘甜,養育了弱小的紅軍、孕育了嬰兒般的共和國,他們才是共和國之根。

  葉坪革命舊址群中的紅軍廣場上,聳立著紅軍烈士紀念塔,相傳是天安門廣場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原形。整個紀念塔形如子彈,落地成碑。塔上數不清的石子凝固著曾經的血色記憶,歷史又將這些石子變成了星星。

  當年紅軍長征後,國民黨反撲至此,不少的國民黨官兵在塔前留影,引起國民黨高層恐慌,炸掉了該塔。在一片廢墟中,一位大娘冒著生命危險,將一個完整的“烈”字拆回家來,藏了起來。全國解放後,大娘將這個“烈”字獻了出來,整個烈士塔就按它的尺幅制定。

  紅軍廣場上聳立的烈士紀念塔,形如子彈,落地成碑。

  廣場上,樟樹下,綠草如茵,靜穆壯美。歷史在這裡蕩滌前行,一眼百年,和平如斯。

  在艱苦的革命歲月裏,瑞金人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節衣縮食,傾其所有支持革命戰爭,從1932年到1934年,瑞金人民認購了戰爭公債68萬元,借出25萬擔穀子。其中41.5萬元公債和捐集的所有糧食全部無償奉獻給了蘇維埃政府。“早做鞋,暮織鞋,做鞋不為上街賣。送與前方戰士們,衝鋒殺敵更輕快。”歌是歷史,民歌,是民心。

  一路走來,忘不了那千年古樟下的烏瓦黃墻,忘不了那裝下整個共和國的私家祠堂,忘不了那以整個村莊劃分的烈士墻,破舊的草鞋、血染的枕巾、彈洞的墻壁,浸染在紅色記憶中的這個邊遠千年小縣,像一個巨大向心力的漩渦,吸引著所有的力量,散發出照耀古今的光芒。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人民是歷史的主人,人民的選擇永遠代表著歷史的自覺與走向。中國共産黨從瑞金走向北京,人民始終是其力量的源泉和根基。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