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解讀習近平主席波蘭媒體署名文章之“卜彌格”

國際新聞來源:國際在線 2016年06月20日 18:0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波蘭共和國報刊載習主席署名文章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楊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波蘭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在波蘭《共和國報》發表了題為《推動中波友誼航船全速前進》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寫到,“中波兩國雖然相距遙遠,但彼此交往源遠流長。”並提到了一位叫做“卜彌格”的17世紀波蘭來華傳教士,被譽為“波蘭的馬可·波羅”。

  2014年,中波建交65週年之際,在廣州舉辦了17世紀波蘭傳教士和漢學家卜彌格的作品展。2015年該展覽又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國家圖書館等地陸續舉辦。卜彌格是第一個將中國古代的科學和文化成果系統地介紹給西方的歐洲人,但由於種種原因他的作品一直沒能得到真正的認識,哪怕是波蘭人都很少有人知道他。

  來自北外海外漢學研究中心的張西平教授,代表了目前國內研究卜彌格的最高水平。談到為什麼研究卜彌格,他對記者解釋道:“卜彌格在兩個方面的特別重要的地位和價值,這是我十幾年來研究他的原因。第一,他和中國的歷史密切相關。他是我們研究南明王朝的主要三個傳教士之一。第二個重要原因是他對歐洲史的重要意義。他是傳教士漢學和專業漢學的連接點。法國專業漢學家雷默沙,就是通過閱讀卜彌格的書,學會了中文。”

  “他研究中國,我覺得這個東西太重要了,中波文化交流有這麼一個人可真了不得,好像意大利有個馬可波羅。”《卜彌格文集》的中文譯者張振輝教授激動地對記者説。張振輝通過多年的翻譯研究發現卜彌格有兩點讓他心生佩服,第一個就是卜彌格悲壯的一生,為中國獻出生命。“他特別熱愛中國,忠心耿耿。用他的生命在完成(中國皇帝交給他的)使命,(在中國和歐洲之間)走了三趟,有的路程還很危險。”

  1643年,卜彌格第一次坐船從裏斯本前往東方。之後他被南明皇帝派往出使歐洲,1651年卜彌格又從澳門登船返回歐洲。在第二次從歐洲返回中國的路上,他不幸于1659年8月22日死在廣西邊境線上,終年四十七歲。卜彌格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也沒有忘記他所熱愛的中國,在一封信中他十分懇切地説:“我要回到中國的戰場上去,即使付出名譽和健康的代價也在所不惜。”最後,他付出了更高的代價—生命。

  “他研究的東西可比馬可波羅要廣泛,深入的多!”張振輝對卜彌格佩服的另一點就是卜彌格的科學成就。卜彌格和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不一樣的是,那些傳教士是把西方的東西告訴中國,而他是把中國的東西告訴歐洲。他主要的成就是介紹中國的中醫,第一個向西方介紹《黃帝內經》、《脈經》,撰寫中醫學術著作《耶穌會在中國的傳教士卜彌格認識中國脈診理論的一把醫學的鑰匙》,開啟了西方對中醫的研究,推動中草藥的西傳,對後來外國人對中醫的重視起了很大的作用。卜彌格不僅對中醫理論進行翻譯和介紹,還憑藉自己的醫學知識和興趣,對中醫展開研究。在他所寫的《醫學的鑰匙》著作中,他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中國醫學的主要內容做了一個梳理和研究,從宏觀到微觀,逐步展開,層層深入,並且做了創造性的發揮,他繪製了不少望脈、舌診和針灸穴位的圖解,這些圖解即便在中國也是十分珍貴的。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