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靖宇縣龍泉鎮大北山村地處半山區,地理條件不利於農業生産,再加上缺少致富項目,全村532戶人口中,貧困戶就佔了155戶290人,包保幹部進村調研後,制定了“項目帶富,多點開花”的脫貧辦法,讓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以專業合作社為平臺,發展特色産業。吉林電視臺駐大北山村第一書記高世龍同志到村後,結合村情,充分利用當地自然環境優美、綠色産品豐富的優勢,成立靖宇縣大北山村生物科技專業合作社,採取項目到村、産業到戶,添項目不添包袱到戶的原則,合作社下設11個産業,22個農産品,打造特色産業。
以“老農夫”品牌抓手,重點打造綠色産品。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發展山野菜、獨頭蒜和森林人參豬等項目。山野菜項目,在省臺的幫助下大北山村註冊了“老農夫”商標,同時省臺投入37萬元扶貧資金建設山野菜深加工廠6個工作車間,截至目前,“老農夫”山野菜銷售收入8萬元,貧困戶收入6.2萬元,直接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80戶,平均每戶增收775元,村集體收入1.8萬元。獨頭蒜項目,從山東引進獨頭蒜種植技術,目前已經試種,種植規模將大面積推廣。森林人參豬項目,試養100頭森林人參豬,預計每年收入35萬元,村集體收入5萬元,貧困戶每戶可增收5000元。
打造電商平臺,拓展銷售市場。在大北山村建立“老農夫”綜合電商平臺,內設淘寶平臺、中國老農夫網站,同時充分利用吉林電視臺50萬微信平臺等優勢,擴大“老農夫”品牌影響力,帶動大北山村電商發展和農産銷售轉型。
以農超對接和實體店相結合,促進“老農夫”長久發展。目前,大北山村已經預定在長春會展中心的“年貨大集”展位,“老農夫”産品12月份也將進入歐亞集團超市,同時,長春市的2家“老農夫”産品直銷店也正在裝修中。
大北山村産業扶貧的經歷告訴我們,脫貧致富的路徑既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對本地優勢資源的利用、市場機遇的敏感、“能人”的帶動、政策的及時跟進,以及産業規模的適時培育,都可以作為産業脫貧的普遍經驗予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