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砥礪奮進的五年·民生中的民聲】
“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誠信文明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上海描繪的“人文之城”圖景,在這條馬路上或許已經遇見。
朱勁羽一家在愚園路上生活了幾十年。1949年5月31日,上海解放後第4天,愚園路1293弄一間二樓亭子間裏,傳出她人生第一聲啼哭。此後,她的兒孫也在這裡出生、長大,誰也捨不得離開這條路。“喜歡愚園路有一百零一個理由,這裡的故事多得説不完。”讓這位當年的聲樂老師開心的是,兒孫都繼承了她的音樂細胞,熱愛鋼琴,性格開朗,處事淡然,或許和這條路的滋養有關。
一條馬路為何讓人情有獨鍾?閒暇時,朱勁羽會順著愚園路散步到江蘇路口,那裏立著長寧區江蘇路街道製作的手繪地圖。全街道50余處市級優秀歷史建築、60余處不可移動名人舊居密布在愚園路兩側,一幢幢有故事的老房子成了一個個坐標,在小地圖上鋪陳開去,讓包括朱勁羽在內的居民自豪又感慨,“愚園路就是一本大書,怎麼讀也讀不夠”。
1890年,“愚園”在上海西區建成,是上海最早的經營性私家園林。1911年築路時,“愚園路”因此得名。因是越界築路,愚園路一帶警權模糊,弄堂四通八達,人員五方雜處,紅色革命足跡、民主運動足跡、諜戰足跡、學人足跡、文藝足跡、金融足跡、實業救國足跡,在這裡都有跡可尋。《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王伯群住宅、錢學森舊居等散佈在弄堂深巷。
上海有64條永不拓寬的馬路,愚園路是其一。上海中心城區12個歷史風貌保護街區,愚園路位列其中。在上海新一輪城市更新中,愚園路的更新也提上了日程——一改以往大拆大建,通過現有空間解決社會公眾不斷提升的城市公共功能需求,喚醒沉睡許久的城市文脈。長寧區將愚園路街區風貌更新作為樣本,作為“十三五”開局打造特色街區的試點路段,由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推進。
位於愚園路1107號的創邑門口,原本380多平方米的停車場變身為開放式耐踩踏草坪,還辦起了室外音樂會。愚園路1065號新建了一個社區歷史名人走廊。愚園路1086號的一層原本是一個社區醫療機構,搬遷後一直閒置,如今門口“治未病之家”幾個字還在,裏面已成了藝術作品展示空間。長寧區工人文化宮門口的空地也成了一片公共空間,露天平臺的座椅可以隨時休憩。街角的少兒圖書館經改造後,成了開放式的沿街書店“好久不讀”,是愚園路上一座新地標。
2016年,愚園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的更新改造完成一期工程,迅速成了時尚青年刷爆朋友圈的利器,他們希望能在這條經歷過百年歲月洗禮的馬路上體驗過去和現代的融合。眼下,二期風貌更新正在推進,觸角伸向了弄堂深處。
“新一輪城市更新,最核心的就是構建起馬路與居民的情感聯結、文化共融。愚園路的更新提出‘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目標,在追求生活美學的同時,也要考慮居民的生活需求。”看著這條馬路一點點鮮活起來,上海愚園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志偉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身為愚園路街區整體更新工程執行方,此前他曾成功開發運作了上海老碼頭等一系列城市更新項目,當直面這條百年愚園路時,他感慨自己的幸運,更心懷敬畏。
咫尺弄堂走到底,百年市井皆成戲。長寧區委書記王為人説,針對歷史文化風貌資源的城市更新,將重點聚焦保護性更新,強調傳承城市歷史文脈、留住歷史記憶。今年3月底,《長寧區2017—2021年城市更新總體方案》發佈,這是上海首個城市更新總體方案。未來5年,長寧將重點建設宜居社區、重塑商務片區、提升歷史風貌區,發展城市低碳生態和開發利用地下空間也被明確列入其中。
(本報記者 顏維琦 曹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