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社拉薩6月17日電 題:時隔四十年 再探“第三極”——科學家解析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看點
新華社記者呂諾、王沁鷗
壯美的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世界最後一方凈土,蘊藏著地球生態環境的密碼和無數有待探尋的奧秘。
時隔四十餘年,我國17日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大規模綜合性科考。首先拉開帷幕的是江湖源考察,科考隊員將兵分四路,重點對長江源頭區域和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錯區域進行觀測研究。
“第一次是‘發現’,這一次是看‘變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説,近年來,青藏高原資源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需要通過綜合科學考察提出應對方案。
江湖源科考主要做什麼?看點有哪些?新華社記者分別專訪了四條科考線路的負責人。
為“長大”的高原湖泊“做體檢”
在很多人印象中,青藏高原是一片荒涼苦寒之地。事實上,這裡分佈著大大小小1000多個湖泊。自1990年以來,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已經增長1000多億立方米。
“這相當於增加3個三峽水庫的水量。”湖泊與水文氣象考察隊負責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朱立平説,“色林錯也在近年來不斷擴大,已超越納木錯,成為西藏第一大湖。”
近幾十年來,青藏高原面積變化最大的湖泊就是色林錯,其湖泊面積從1976年的1667平方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2324平方公里,擴張40%左右。
高原湖泊面積和水量的增大,對局部氣候乃至東部季風區的旱澇都可能産生影響。“長大”的高原湖泊亟待進行一次全面“體檢”。
朱立平介紹,此次考察將對包括色林錯在內的藏北湖泊群進行湖底地形圖的繪製,並對水體參數進行測量。“我們需要知道,高原氣候變化讓湖泊到底産生了哪些改變。”他説。
不同於以往,無人船將首次應用於青藏高原的湖泊水文氣象考察,設置好船隻航線和測量程序,湖泊深度、湖水ph值、電導率等參數一測便知。
此外,科考隊還將鑽取水底沉積岩芯,它是重現湖泊歷史的“一手史料”。朱立平説:“青藏高原在兩三萬年前也經歷過一段‘大湖期’,那時的色林錯和納木措甚至是連在一起的。通過鑽取沉積岩芯,研究歷史上的湖泊擴張及其與當時生態環境的關係,可為今天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參考。”
破譯冰“芯”中的氣候、環境“密碼”
想知道過去100年特別是近50年來青藏高原溫度和降水的變化過程,科考隊只需通過鑽取冰芯便能“穿越時空”——這些秘密就封存在冰芯中。
冰川的冰芯記錄保存著過去的氣候變化信息:冰芯穩定同位素記錄可揭示高海拔溫度變化,冰芯積累量記錄可恢復高海拔降水變化,從而為區域氣候環境變化研究提供必要的數據補充。
冰川與環境變化考察隊負責人、中科院研究員徐柏青介紹,科考隊將在西藏自治區最大的內流河——扎加藏布源頭的各拉丹冬和唐古拉冰川,以及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川——普若崗日冰原,開展冰芯氣候記錄和冰川變化、融水徑流等考察工作,完善過去已有的野外觀測,填補資料空白區,揭示這一區域冰川變化和氣候變化特徵,認識冰川與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健康發展的影響。
此次考察區位於青藏高原中部重要的冰川發育區。如普若崗日冰原,面積達400平方公里,是全球中低緯度最大的冰川;各拉丹冬發育冰川130條,其中姜根迪如冰川是長江發源地,各拉丹冬南側冰川融水是扎加藏布和色林錯的補給源。這些冰川不但極具科研價值,而且風光雄奇,具有很高的“顏值”。
追尋史前人類的高原足跡
古人類最早在何時踏上青藏高原?他們從哪來?為什麼登上高原?如何適應高海拔環境?……此次科考將圍繞這些問題尋找線索和答案。
高寒缺氧等不利因素,牽絆著古人類遷入和開發青藏高原的步伐。人類最早何時擴散於此,至今仍為懸案。在西藏,即使是被學術界傾向於認可的屬舊石器時代的遺跡,其石器標本也大多采自地表,缺乏可靠的地層依據。
位於色林錯地區的尼阿木底遺址,是一處規模宏大、地層堆積連續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古生態與古環境考察隊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鄧濤介紹,2016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聯合對尼阿木底遺址開展了考古發掘,現已初步確定,該遺址距今至少3萬年——也就是説,早在3萬年前,已有人類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鄧濤説,此次科考將繼續發掘有地層埋藏的古人類遺存,提取高精度測年和環境分析樣品,進一步還原人類探索高原的歷史過程及環境動因。
為高原珍稀動植物居民“查戶口”
烏黑的頸,丹紅的頂,頎長的腿——這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每年冬天,總有攝影“發燒友”扛著“長槍短炮”齊聚拉薩城郊,只為捕捉它們的倩影。
鳥類愛好者們或將有一個觀鳥新去處。色林錯目前是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未來,西藏擬在該地區建立集保護、教育、科研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公園。在不破壞高原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遊客或許將有機會與高原精靈們“親密接觸”。
“不只是黑頸鶴,色林錯湖區內還廣泛分佈著許多高原珍稀動植物物種。”生物與生態變化考察隊負責人、中科院研究員楊永平介紹,這次科考也擔負著對區域內動植物種類、數量、分佈區進行摸底,為國家公園的自然保護與生態旅遊規劃提供科學數據與建議的任務。科考隊將繪製出區域內的植被圖和動物重點棲息地分佈圖。
碧湖如鑒,映照雪山巍巍倒影;藍天白雲間,黑頸鶴翩翩起舞;鮮花綠野中,野牦牛、盤羊悠閒漫步;蒼茫高原上,藏羚羊、藏野驢自由飛奔……這派高原美景,或許離普通大眾已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