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習近平以中國經驗促G20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行動隊

中國新聞來源:中國發展門戶網 2016年09月05日 14:3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當前,世界經濟曲折復蘇,各國紛紛採取應對之策,直接影響著全球治理體系和規則在世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及其選擇。作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強引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走向更是全球關注。在人類面臨可持續發展的巨大複雜挑戰並竭力尋求解決方案的背景下,9月4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在杭州舉行,世界高度期待中國貢獻聰明才智。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前一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介紹了中國發展經驗及其新起點方案,提出了全球增長新藍圖方案。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工商峰會上從探索前行、真抓實幹、共同富裕和開放發展等四個方面高度概括介紹中國發展經驗。讓世界了解並深刻認識中國發展經驗,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切實可行性的中國方案一定會理解更透,對中國和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前景的信心更足,相信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必將産生廣泛深遠影響。

  中國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總的來説是探索前行的結果,而不是照抄照搬的産物。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的資源稟賦嚴重不足,發展條件差、底子薄,有著自己獨特的國情,決定了中國只能走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建國後,中國曾經照搬過前蘇聯重工業優先發展模式,實踐證明不成功。改革開放後,中國也曾經在一些行業和領域直接引進國外發展模式,遭遇過嚴重失敗,付出過慘重代價。探索前行是中國在發展實踐中吸取教訓後的必然選擇。

  探索前行的深遠意義在於解放思想為創新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改革開放後,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針對當時人們思想僵化嚴重束縛發展的嚴峻現實,中國提出了思想大解放,開展了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為中國發展突破從本本出發和條條框框約束奠定了思想基礎。農村家庭承包經營,中國獨一無二,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最重要制度創新,這一創新為解決十三多億中國人吃飯問題和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為幾億農民脫貧,為中國農業發展所發揮的作用,再怎麼強調其歷史意義也不為過。回顧農民家庭聯産責任制的起源、認可和確立的歷程,我們不難體會探索前行經驗的難能可貴。

  探索前行之所以成為中國發展的首要經驗,不僅在於這條經驗曾經是中國快速發展的原動力,而且在於這條經驗為中國發展新起點新征程開拓創新奠定基礎。探索前行的深刻內涵,還在於實踐先於理論。客觀地説,中國發展的實踐領先於理論。實踐不等人,正因為如此,真抓實幹就成為了中國發展的另一條重要經驗。勤勞是中國人的優秀品德。中國人歷來重視實踐,幹的多,説的少。中國從農村改革實踐做起,建立特區,再到各類實驗區,無不是中國人探索前行和真抓實幹的生動反映。

  “行勝於言”“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習近平主席在杭州工商峰會上的講話中反復強調的行動,一個重要依據就是來源於中國發展經驗中的真抓實幹。中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確立了幾百個試點方案,在全國建立了難以計數的試點地區,激發全國人民的創造性,真抓實幹,摸索經驗,成功的就堅持,不成功的就總結教訓。僅中國農村就有目標價格改革試點、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農村集體資産産權改革試點、農村土地經營權和農民房屋財産權抵押貸款試點,以及農民宅基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農民集體土地徵收改革試點等典型。全面深化改革實驗試點,充分反映摸索前行和真抓實幹的中國經驗對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中國針對經濟快速增長中出現的不協調、不平衡、不可持續的突出現實問題,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並將之貫穿于“十三五”規劃中加以部署和全面落實,體現出中國發展經驗對中國發展新起點的應用。

  中國發展摸索前行、真抓實幹,依靠的是人民。衡量中國摸索前行和真抓實幹是否取得成效,最終標準要看廣大人民是否共同富裕,是否改善生活,是否普遍滿意。正是共同富裕的追求和標準,才決定了中國選擇的是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構成了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涵,成為世界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可借鑒的經驗。中國發展經驗來源於對改革開放以來七億多中國人脫貧和中國貢獻千年發展目標中七成消除貧困任務的巨大成就的自信總結。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立了2030年前在世界範圍內消除絕對貧困,而中國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確定的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期限是在2020年前。依靠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國將比世界提前10年消除絕對貧困。中國是可持續發展的積極倡導者,更是先行者,為世界提供經驗。

  中國的發展,對當今世界影響之大,誰都不能漠視。世界對中國的認識,多數是客觀和積極的,但也有一些主觀和消極的。國外一些人拿西方現存的價值觀念和理論體系來理解評價中國發展,對中國發展説三道四,“中國發展威脅論”和“中國發展悲觀論”就是對中國不客觀認識的兩種極端情形。所有對中國發展片面和極端的認識,不僅不利於中國發展經驗在世界推廣,而且對於樹立創新發展理念來應對全球挑戰也無濟於事。世界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倒退不行,在既有的理論框架下找不到應對挑戰之策,只有激發活力,探索前行,包容創新發展,才有可能實現世界可持續發展。開放發展,吸取一切人類發展文明成果,成全了中國經驗。隨著中國發展經驗在可持續發展實踐中價值的不斷呈現,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來認可和借鑒中國發展經驗。中國發展經驗,不僅會貢獻于全球可持續發展,而且會在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和規則中發揮影響力。(李國祥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