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生活文娛教育圖片評論

【青春的印記】自力更生:中國青年人的志氣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9年04月30日 09:5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也是新中國70週年華誕,光陰的故事裏,一代代青年人,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刻在了國家發展的年輪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從“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到“向荒原進軍”,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到“建功新時代”,一輩輩青年人用熱血與汗水,匯成了青春的印記。今天起,本台將推出系列報道《青春的印記》,透過一張張老照片、一則則青春留言,帶大家走進幾代人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1949年新中國成立,面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積貧積弱的新中國百廢待興。五六十年代,一批知識青年向科學進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以知識報國,投身實現祖國富強、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北航首張全家福:未來的紅色工程師

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第一張“全家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首屆學生、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 戚發軔:看這個照片感到很興奮,很值得懷念,當年集體照的幾百人,這些同學當年各奔東西都在給國家作貢獻,我覺得很珍貴這個事情。

新中國成立伊始,工業基礎薄弱,甚至連一台拖拉機都造不出來。1952年,全國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進行院係大調整。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學成立,一群懷揣著保家衛國、強國強軍夢想的年輕人匯聚在了一起,當年19歲的戚發軔就是其中之一。

戚發軔:我們進門的時候看大標語,叫歡迎未來的紅色工程師。五六十年代的任務就是培養工程師。這兩張照片也挺珍貴的,我當時是學飛機工藝專業,是造飛機的專業,就想當一個工程師,造飛機。

艱苦求學 歷經戰火一心報國

和很多同學一樣,這樣的志願選擇,源於戚發軔年少時期,戰爭炮火蔓延的記憶。

戚發軔:印象太深刻了。我是大連人,抗美援朝的傷員,都用船從前線運到大連去。慘不忍睹,都是被美國的飛機轟炸掃射的。對我們年輕人刺激太深了,咱們空軍太落後了,我畢業以後一定學航空造飛機,保家衛國。

進校之初,由於學校是一邊建設,一邊同步招生,學習條件頗為艱苦。沒有宿捨得時候,大家就住簡易樓;沒有教室,四面漏風的工棚也能上課;路燈下讀書,田野上試驗,甚至沒有課本,講義都是一課一發。

戚發軔:吃飯在哪兒?冬天在走廊裏,夏天在露天吃飯,所以那個條件應該説還是很艱苦的,但是大夥熱情很高。那個時候我們這些年輕人都很努力,廢寢忘食。

異國求學 肩負使命

同樣是北航第一屆學生,但王永志並沒有出現在這張珍貴的畢業照裏。他被選派去了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飛機設計,在那裏留下了他的青春印記。這張照片,是1957年毛主席訪問蘇聯,接見留蘇學生時拍攝的,當時他就在現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首屆學生、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 王永志:毛主席站到那塊講話就説,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的時候,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大家熱烈地鼓掌,對我們寄託這麼大的希望,感到勁頭十足。

國家需要轉專業 設計火箭成骨幹

1956年,黨中央作出重大決策,中國要研製兩彈,根據國家需要,王永志轉換專業,改學火箭導彈設計。1961年,他以畢業設計滿分5分的成績畢業回國,這時我國正在研製完全自主設計的東風二號導彈,他成為骨幹之一。

王永志:1962年第一次發射,起飛20多秒以後就掉下來了,當時大家是非常痛心的。因為這個時候非常想把它研製成功,當時叫“爭氣彈”。為什麼叫“爭氣彈”,就是在1960年蘇聯專家完全撤退了。大家感觸特別深,幹尖端武器靠誰也不行,只能靠自己。

依靠自己 勇於嘗試

依靠自己,勇於嘗試。1964年,經過改進後的東風二號即將再次發射時,由於天氣太熱,推進劑因溫度升高而膨脹,造成射程變小,進不了預定的彈著區。大家考慮是不是多加一點推進劑,而王永志卻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

王永志:就是把酒精推進劑卸出來一部分,減輕它的重量,但是當時一般的專家還不太理解,我就鼓起勇氣找錢學森,他一聽有道理,就決定按照我這個意見把推進劑燃燒劑卸出600公斤,最後確實可以,射程夠了,當時連續三發都打成了。

兩彈一星精神是最深刻烙印

此後,王永志一步步成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位總設計師,戚發軔主持了多種衛星型號的研製,並擔任神舟號飛船的總設計師,共同為中國人進入太空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他們看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是那一代青年最深刻的烙印。

戚發軔:我們感到自豪,中國人取得這麼大的成績全靠自己。當年靠自己,現在更要靠自己,因為當年你沒有,你解決有無問題人家還可能幫你,現在你有了,會幫你嗎?你幫我超過你,這太難了。所以要記住,就得靠自己。

紮實幹活 把學習搞好就是愛國

這是今年4月25日,戚發軔在湖南大學作的題為《銘記歷史 傳承精神——中國航天和航天精神》報告中的一段講話,在報告中他也寄語青年,銘記歷史,創新實幹。

戚發軔:一代比一代強,肯定你們現在各方面都比我們那個時候好,但是缺一條,沒有我們那個經歷。不是我們這時候覺悟高怎麼樣,是因為我們經歷了,看到我們中國落後挨打受氣,看到了我們沒有人家卡我們。所以現在習主席提出要銘記歷史。現在不要你去拋頭顱、灑鮮血,每一個中國人把你自己的崗位工作做好了,在座的各位把學習搞好就是愛國,扎紮實實幹活吧。

當代青年要有夢想有信念

回看這張當年的全家福,從韶華到耄耋,秉承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一代北航學子成長為新中國的空天精英。王永志、戚發軔等6人被評為院士。而更多的人也都投身祖國國防建設、科研教學,為新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王永志:回頭再看起來,成績畢竟還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我們現在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代的青年人,歷史使命多麼偉大,任務更艱巨。青年人要追夢、圓夢,你得有艱苦奮鬥,你得有創新精神,特別是在現在,我覺得你必須強調一個精神,就是信念,你能夠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才能做到這樣。希望當代的青年以及以後的一代一代的青年,遠遠超過我們做得更好。(央視記者 潘虹旭)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新聞圖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