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
    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部的平山縣,是中國革命勝地——西柏坡所在地,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     平山是晉察冀邊區的“抗日模範縣”,抗戰爆發不久,在一個月的時間裏著名的“平山團”開赴前線,為八路軍第120師、第115師輸送大量兵員,7萬多人參軍參戰,涌現出以“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為代表的支前模範,成為晉察冀根據地重要的兵員、物資補充基地和可靠的後方。這裡也因此成為日軍反復殘酷“圍剿”、“掃蕩”的地區,有14700多無辜平民被屠殺,5000多名烈士為國捐軀,被屠殺人數和烈士人數居河北省首位。     1947年5月,劉少奇、朱德等率中央工委來到平山;1948年5月,毛澤東來到平山,五大書記在西柏坡匯合。平山為中共中央指揮大決戰、籌建新中國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堅定的後方。     八集紀錄片《平山記憶》,以樸實、凝重並帶有鮮明平山地域特點的風格,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感人的故事,展示平山兒女仁厚實在、慷慨悲歌的風骨,和他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的貢獻和犧牲。這是一部平山兒女苦難與輝煌的真實記錄,也是中國革命歷史的史詩。
    1931年仲夏,在邢臺省立四師讀書的于光漢回到故鄉平山縣秘密發展中共黨員。1934年底,曾經擔任過中共河北省委秘書長、山西特委書記的“大共産黨”栗再溫回到平山,黨的組織迅速發展起來,並組織起平山第一支遊擊隊。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平山黨組織的早期文獻顯示,到1935年,平山縣的黨員人數已經達到700多人,而當時整個華北地區的黨員總數也不過5000多人。
    抗戰爆發後,平山縣成為八路軍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和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核心腹地。八年抗戰中,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和北方分局領導機關在平山度過了三年零兩個月。
    由於平山扼守河北山西太行山通道且物産豐富,日軍在平山駐守1000多人的一個大隊。日本公文書館保存的駐守平山的日軍檔案顯示,日軍只能控制平山縣城及溫塘鎮一帶,平山西部廣闊的山區始終是晉察冀根據地的核心腹地,日軍對根據地的“掃蕩”“清剿”異常殘酷。
    擔任四地委書記的栗再溫率全家參加抗日,出生入死,家裏16間新房兩次被燒;一組題為《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經典照片,使劉漢興參軍的故事聲名遠播;民兵武裝回舍大槍班一舉攻克白塔坡日軍碉堡;滾龍溝少年英雄閻富華為掩護晉察冀日報社犧牲12歲的生命;情報員素雲烈士和60多年後的驚人發現……這些銘記在平山人記憶深處的故事都催人淚下。
    25歲的青年學者鄧拓帶領晉察冀日報社的戰友們,在平山縣滾龍溝創造了“七進七齣鏵子尖,八匹騾子辦報紙”傳奇;沙飛和他的戰友們在平山縣碾盤溝創刊的《晉察冀畫報》,發行到晉察冀之外的延安、重慶和海外。從陜北轉移到平山的4000多位華北聯大的師生住滿了文都河畔的十幾個村莊,活躍在平山的許多文藝戰士日後都成為新中國文藝赫赫有名的人物。但日軍瘋狂的“掃蕩”使晉察冀日報58名新聞戰士犧牲,滾龍溝79名群眾罹難。華北聯大和後方機關的400多名的非戰鬥人員的鮮血染紅白龍堂的山坡。著名戰地記者雷燁、楊開慧的侄女楊展,壯烈犧牲在日軍的“圍剿”之中。
    1937年10月,平山縣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組織起了一支1500多人的整建制主力團的部隊——平山團。整編不到一個月,就隨359旅旅長王震進軍晉西北,在岢嵐縣城和上下細腰澗浴血戰鬥,受到聶榮臻的通令嘉獎。連綿的戰火,打斷了團長陳宗堯的婚禮,一次次戰鬥中成批戰士犧牲,這都無法阻止這支英雄部隊的腳步。駐守陜甘寧邊區東大門,南泥灣墾荒,響應毛澤東的號召組成南下支隊,一年零十個月,南征北返轉戰兩萬兩千里,在中國南方畫了一張紅色地圖。
    1947年初夏,劉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來到平山,不久入住西柏坡。一年後,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也來到西柏坡,平山成為中共中央指揮與國民黨決戰和籌建新中國的大本營。
    從延安到平山,從平山到北京,在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中,平山既是中國共産黨人迎接勝利的落腳點,也是“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出發點。
    “平山老區是河北的驕傲,平山人是樸實仁厚、悲歌慷慨的河北人傑出的代表。《平山記憶》為平山做傳,將平山老區的精神發揚光大!    《平山記憶》講中國故事,為中國夢助力!”    ——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部長 河北省政協副主席                                         艾文禮
《平山記憶》總策劃、總撰稿 張志平     讓平山先烈和前輩們不朽的精神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永遠涌動在後人的血液之中,成為我們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傳承,是我幾十年最大的心願。為平山做史,為人民立傳是我永不停歇的追求。《平山記憶》讓我今生無憾!
出品人 馬來順     河北電視臺有一隻優秀的紀錄片創作隊伍,創作過一批優秀的紀錄片:《平山記憶》是一部平山兒女苦難與輝煌的真實記錄,也是中國革命歷史的縮影和史詩;這是一幅平山地域特色鮮明的人文畫卷,也是中國共産黨歷經滄桑走向勝利的紅色篇章!
總製片人 朱新    《平山記憶》的主題,就是本片結尾的三句話:平山,是太行山老區的一個傑出代表,是晉察冀抗戰史上的一個典範,是中國革命歷史的一個縮影!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之際,播出這樣一部有分量的大型紀錄片,是河北電視臺作為主流媒體的責任和驕傲。
《平山記憶》總編導、製片人 張軍鋒    《平山記憶》讓我經歷了一次心靈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禮。16個月,我幾乎每一天都在和這塊讓人熱血沸騰的土地做心靈的對話。《平山記憶》是對先烈們最崇高的致敬,《平山記憶》是我們紀錄片人一次一往情深的紅色尋根。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理論文獻影視片創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金德龍     “《平山記憶》通過平山一個縣反映了我們黨的一段歷史。從建黨、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整個的平山黨組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所發揮的作用。主題很鮮明,有歷史的厚重感。”
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 楊勝群     “這個紀錄片的敘事很有特點,非常平實,流暢,舒緩有致。沒有重復地寫那些大的決策、活動,沒有那種大而化之的背景。直接切入平山的人物,切入平山的故事。看得出來我們的創作者是有意識地往下沉,沉到了老百姓最底層的人物。”
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陳晉     “《平山記憶》的定位。我覺得就是四個字,一個詞叫縮影,一個詞叫史詩。用現實的眼光來敘述黨的歷史,既是中國革命的縮影,又是中國革命在平山展開的一個史詩。”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張樹軍     “我覺得這個片子最大特點就是有人物、有情節、有故事,很感人。創作者用了很多的手法,包括從一個人物説起,然後走著走著又回來了,很自然,每一集都有一個或幾個人物貫穿在裏邊。”
中國紀錄片學會會長 劉效禮     “關於西柏坡的題材實在很熟悉,但是對於平山縣真的很不熟悉,只知道西柏坡,不知道平山縣,這對平山縣有點不公,我覺得這個片子能彌補這個遺憾。有國家水平,只要人一看,那就是大氣磅薄的一部片子。我還想為什麼叫記憶,而不叫紀事?我想記憶是科學的,為講故事打開了一扇很好的門,記憶有很多回憶在裏頭,這個記憶很好。”
中央電視臺審片組專家 吳金華     “在敘事方式上,每一集都把主要人物和事件平行交叉,有一種引人入勝的效果。再一個,我覺得這部紀錄片做的很有激情,創作者對這個地方充滿著一種熱愛,對革命歷史和革命前輩充滿著一種真誠。”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 李向前     “《平山記憶》不是平山人個人的記憶,甚至不是家庭的記憶,而是國家記憶,本片沒有就平山説平山,而是把平山和中國革命的大的背景形勢聯絡了起來,有大的歷史脈絡,大的領袖人物,大的歷史事件,所以就有了史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