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訪紀錄片《小人國》導演、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同道

張同道紀錄片名人工作坊 《中國電視報》 2011年09月28日 14:25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人們管1980年後生人的叫“80後”,1990年後生人的叫“90後”,2000年後生人的呢?暫且叫“00後”吧。提到“00後”,很多家長的反應都是“聰明”、“懂得太多”、“不好管”……然而,您真正了解這些孩子嗎?那些不好管的孩子真的那麼頑劣嗎?一部紀錄片、兩年的時間、3個孩子的故事,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同道導演的紀錄片《小人國》,就能“牽”著您的視線,帶您走入“00後”的真正世界。

  拍攝緣起:送給兒子的禮物

  張同道36歲那年成為了父親,沒過幾年他就發現,兒子小小年紀展現出的個性、心理特徵,是自己這個大學教授都很難“對付”的。舉個例子,冬天的早上張同道打開熱水洗手,他洗完後兒子洗,兒子告訴他:水太燙了。張同道不服氣:我怎麼沒覺得燙?兒子説了一句:對於你可能不燙,可我覺得有點燙!過後張同道越想越覺得兒子的話有道理,的確,大人和孩子對於溫度的感知是不一樣的。琢磨過後,張同道又開始感慨:想當年,自己哪敢在家長面前這麼堅持自我啊?這“00後”就是不一樣!那麼“00後”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想來想去,不如利用自己的特長——拍一部紀錄片,真實反映由這些孩子組成的“小人國”,也算是獻給兒子的一份禮物吧!

  拍攝過程:孩子帶來的震撼

  2006年的夏天,張同道帶著一位攝影師、一位錄音師,來到了北京的一所幼兒園。之所以選擇這所幼兒園,第一是因為這裡的老師的教育方式與眾不同,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充分地釋放天性;第二是因為幼兒園的園長是張同道的老朋友,允許他“折騰”。“整個拍攝過程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張同道告訴記者:“我從沒有想到他們的世界是那麼五彩斑斕,他們對事物的認知是那麼深刻,他們的情感是那麼細膩,他們探索世界的興趣是那麼強烈。”

  初來乍到,孩子們對張同道的拍攝團隊很是新鮮,有的孩子還衝著攝像機做鬼臉,時間一長,他們3個人就變成了“會活動的樹”,得以拍攝孩子們最真實的狀態。在兩年的時間裏,張同道記錄了15個孩子的故事,最終選擇3個孩子——池亦洋、辰辰和錫坤,作為《小人國》的主人公。之所以這麼選擇,是因為他們各自充分反映出“權利”、“情感”和“探索”的特性。

  池亦洋高高壯壯,對周圍的小朋友有著極強的控制欲,對方稍不聽話就用武力解決。一度班裏小男孩的家長聯合起來,要求老師開除他,但是老師認為池亦洋有被改造的可能。每次池亦洋惹了禍,老師都先是冷處理,然後再對他講道理。一個月之後,張同道親眼目睹了池亦洋巧妙地解決了兩個小朋友之間的紛爭,“他的智慧讓我徹底‘震’了。”辰辰在班裏和一個叫南德的小男孩特別好,形影不離,她每天早上到了幼兒園之後都要在門口等南德,一等就是一年。後來南德轉園了,在一個月的時間裏,辰辰依然每天早上都向大門的方向眺望,“想想看,有哪個大人能這麼執著地堅守一份情感呢?”至於錫坤,這個兩歲多的小男孩一開始並不起眼,然而,有一天攝像師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秘密:那段時間幼兒園的小朋友甚至老師總是丟鞋,原來是被這個小傢伙一盒盒地倒入了比他還高的垃圾桶。“其實他並不是要偷東西,而是想通過大家的鞋、皮球、玩具等東西,去測量垃圾桶的肚子到底有多大,進行空間上的探索。如果有一天,錫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我絲毫不感到意外,因為那個垃圾桶就是當初砸到牛頓頭上的蘋果。”

  拍攝體會:家長不是“超級大國”

  通過拍攝《小人國》,張同道收穫了很多感悟,他對記者説:“現在不少家長教育孩子容易走極端,要麼是‘縱’,寵愛得不得了,要麼是‘嚴’,動輒擺出一副‘超級大國’的姿態,強行壓制孩子,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對的。”張同道從孩子們的身上總結了以下育兒之道——

  第一,多抽時間陪陪孩子,研究孩子。

  現在都市生活的節奏加快,很多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當孩子出現家長看似錯誤的言行時,往往一上來就呵斥甚至打孩子,殊不知這樣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在拍攝中,張同道注意到一個小男孩剛轉園到這個幼兒園時,每天都要把睡午覺用的被子、被罩和枕頭從家帶來,再從幼兒園帶走。雖然感到奇怪,但是幼兒園的老師並沒有嚴格禁止他做這件事。慢慢地,老師發現這個孩子的舉動是戀物癖的一種表現,實則説明他對於新環境缺乏安全感。於是老師特意每天多抽一些時間和這個孩子聊天,多招呼其他小朋友和他玩,一個月之後,這個孩子主動將被褥留在了幼兒園。“如果老師或是家長不理解孩子的做法,強制性地讓他放下裝著被褥的書包,有可能這個孩子就會一輩子背著心理上的包袱。”特別有意思的是,就同這一天,又有個轉園的小女孩出現在班級門口,她的懷裏緊緊地抱著一個枕頭……

  第二,要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在不理解孩子的言行時,也要學會尊重孩子。

  如果沒有幼兒園老師俯下身子,和孩子們平等地溝通、交流,有可能池亦洋的轉變沒有那麼迅速,有可能錫坤“偷鞋”的緣由沒有那麼快地解開。在張同道和兒子的互動中,也充分地體會到了這一點。兒子5歲那年,張同道帶著兒子去北戴河玩,出發前,他發現兒子吃力地往本已滿滿噹噹的小書包中塞一個鞋盒,張同道十分不理解,“一個鞋盒子帶它幹嘛,放下!”話一齣口,兒子的臉立刻晴轉陰,眼看就要“下雨”。張同道感到這個盒子應該不一般,他急忙換了溫和的口吻問兒子:“你為什麼要帶上這個盒子呢?”兒子向他解釋:這個盒子裏裝的,是自己在幼兒園動手製作的一個門鈴。張同道一下子就明白,這個自己看上去普通的鞋盒,對兒子來説是個無價之寶。於是,他幫助兒子收拾東西,帶上了鞋盒,到了北戴河之後,兒子逢人就展示自己的小發明,贏得了不少讚揚,小臉笑成了一朵花。“這時我感到,如果我不經過交流就強迫兒子放下鞋盒,我自以為帶兒子去北戴河玩是件讓他開心的事情,但是他可能一直都不高興。”

  第三,要看到並接受自己的孩子存在的不足,同時也要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

  有不少老師或者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喜歡將他(她)和其他孩子做比較,動不動就説“你看看人家XXX……”但是,張同道沒有在自己所拍攝的幼兒園中聽到這句話。同樣,他自己也注意不對兒子説這種話。“道理很簡單,因為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他並不是XXX,做這種比較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讓他甚至破罐破摔。”張同道的兒子在身體協調性方面不太好,諸如騎自行車、游泳、輪滑這些運動都比其他孩子學得慢,張同道就付出幾倍的耐心去教兒子,“我的兒子有個很要好的朋友,是個運動天才,很多運動項目都能無師自通,但是我從沒有以那個孩子為‘榜樣’,訓斥過我的兒子。現在,這些運動他都學會了,而且學得不錯,再看看那個孩子呢,現在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還是不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我的兒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掌握1000以內的算數了。要知道,沒有一無是處的孩子,關鍵看家長如何正確地認識、引導孩子。”

  後記

  《小人國》于本月20日開始登陸全國各大院線,是第一部走進影院的兒童紀錄電影,是第一部關注“00後”的紀錄電影。這部影片的口號是“為家長揭密真實的孩子,為成人打撈消失的童年”,在之前舉行過的幾場點映活動上,在場的小觀眾在影院裏狂歡,因為他們通過電影見到了自己或者周圍的小朋友;而家長則時而笑、時而哭、時而瞠目結舌,他們遠遠為真實的“小人國”而震驚,也紛紛在思索自己的教育方式。張同道笑著説:“我希望一家幾代人能一起走進影院去看看這部電影,相信無論是老中青觀眾,還是小觀眾,都會從影片中收穫很多的東西。”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