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04年1月12日是雅克·貝漢第二次來到上海,上次是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他還清晰地記得當時走在上海大街上一次次被影迷攔下簽名的情景。人們認識他是因為他主演的那部《天堂電影院》,而他更願意跟人們説的是他的紀錄片《微觀世界》、《遷徙的鳥》。如今,作為中影集團引進發行的第一部大型數字紀錄影片,《遷徙的鳥》在全國數字影院隆重上映。站在永華電影城的紅地毯上,他親手將一塊簽著他的名字、用中文和法文鐫刻著“天堂電影院”的銅牌送給影城,希望觀眾和他一樣隨鳥飛翔,在電影中尋找到生命的美麗。
在表演生涯的輝煌時刻轉向幕後,在導演和製作故事片功成名就的時刻轉向紀錄片,雅克·貝漢的履歷中應該有著太多的故事。而他只用一句話概括了自己的選擇:“我喜歡自由地表達最為真實的瞬間。”
和拍攝故事片相比,紀錄片所耗費的資金、時間和精力都無法以商業法則計算。“不要説成本回收,那遠遠不是艱難兩字就可表達的。我能告訴你的是,夢是這個世界上最貴的東西,如果用金錢折算,那就是褻瀆了。”家人曾説他“瘋狂”,而他的回答是把全家帶到拍片現場一起“感受生命的美麗”。當影片完成的時候,“他們比我還激動,説那是我們全家的作品。”
聽雅克·貝漢説鳥,就像讀一首詩。他説“鳥是自由的象徵。它們在無限的空間裏翱翔,我們卻生活在局限的空間裏。我從小夢想像鳥兒一樣飛翔。如果有一天,人們能夠打破地域國界的阻隔,明白地球是我們共有的家園,那麼,我們一定能像鳥兒一樣獲得自由!”這也是為什麼他在童話般美麗的畫面中也記錄下折斷翅膀的燕鷗拖著斷翅在海灘上慌亂地奔走;被人類捕捉的大雁在鐵籠中眼睜睜地看著同伴從頭頂飛過;不幸的紅胸黑雁被油污吞噬……
《遷徙的鳥》是一個關於回歸的承諾。而雅克·貝漢拍攝的過程,也充滿了千辛萬苦。從呵護上千隻小鳥破殼,到追隨著候鳥的軌跡飛行,同一條航線、同一處景地生活在鳥群中間,年復一年連續跟蹤鳥群1.5萬個小時,從來不曾有放棄的念頭。“我拍的所有關於動物、自然的紀錄片,都是在講一種精神。我的這部電影,就是一部關於承諾、自由和希望的電影。”
作為一個四海為家的電影人,雅克·貝漢對中國也充滿了好奇。20多年前,他將自己製作的電影《Z》無償送給了中國觀眾。他説那時他讀到的一本法國政治家寫的書,其中説到20年後中國將崛起於世界。“今天中國的一切都應驗了這個觀點。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解中國。”目前他正在籌備一部有關海洋的紀錄片,“很可能到中國來拍攝一部分鏡頭。”(文/本報記者陳曉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