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隨《海洋》心潮澎湃

雅克貝漢紀錄片名人工作坊 北京晚報 2011年08月09日 15:07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被成群的金槍魚包圍,陪海豚一起瘋狂馳騁,與大白鯊並肩遨遊,這就是法國紀錄片《海洋》給觀眾帶來的震撼感受。昨天下午,聽説《海洋》要在北京電影學院放映,很多學生提前一小時就來到放映廳門口等候,更有很多校外的電影愛好者慕名前來,讓200人的放映廳很快爆滿,不少觀眾站著看完了一個多小時的電影。該片導演之一雅克·克魯索更親臨現場,和觀眾們交流了影片的拍攝經歷。

海洋生物全是表演大師

螃蟹挑戰龍蝦,被折斷了一隻胳膊後又被章魚算計;海象用雙鰭抱著幼崽的動作與人類抱著孩子的動作幾乎完全一樣;25萬隻蜘蛛蟹在海底聚集,仿佛兩軍對壘似的一觸即發;海獅們吃飽了集體在海灘上曬太陽打嗝;兩隻巨鯨互相磨蹭,好像正在談情説愛……雖然是描寫海洋生物的紀錄片,但《海洋》與中國觀眾熟悉的《動物世界》完全不同,它不是把鏡頭遠遠架好,冷靜地記錄下動物的覓食、睡覺、爭鬥、交配,而是把鏡頭貼近,拍攝下海洋生物那些鮮為人知又帶有強烈情感的生動畫面。

雅克·克魯索介紹説,“最初在籌備影片時,我們想把它拍成一部故事片,連劇本都寫好了,以幾個人物為線索講述人與海洋的關係,但隨著拍攝的深入,我們改變了方向,決定把更多的鏡頭留給海洋生物們,用它們的真實表演帶給觀眾更直觀和震撼的感受,也希望借此喚起人類對海洋生物的保護意識。”

為一個鏡頭苦等三年

“電影裏的很多鏡頭非常珍貴,有些珍稀的物種連科學家都沒有見到過。”雅克·克魯索饒有興趣地講起影片的拍攝經歷,“為了拍攝暴風雨中的大海,我們整整等了三年才等到一場足夠規模的暴風雨。當時,所有的船隻都停航了,我們卻選擇了出海,在富有經驗的船長和水手們的幫助下,面對巨大的暴風雨和海浪,我們依然拍到了非常穩定和精彩的畫面。”據了解,《海洋》用了兩年時間籌備,四年時間拍攝,一年時間做後期,前後整整耗費七年時間,耗資4500萬英鎊。攝製組轉戰全球50個拍攝地,拍攝了80多種魚類、海豚、鯨魚、魷魚、蜥蜴、螃蟹、海龜以及鳥類,取得了總時長超過500小時的素材。為了拍到震撼的畫面,潛水員還上演了與鯊魚貼身共遊的驚險一幕。

除了珍貴的畫面,影片的同期聲和配樂也同樣讓人心潮澎湃。在《海洋》中,觀眾可以聽到以往完全沒有聽到過的奇妙聲音,比如海獅們在沙灘上用它們的語言打著招呼,螃蟹在海底漫步時發出沙沙聲,巨鯨被人類捕殺時痛苦的哀嚎。導演還請到了專業的作曲家為影片配樂,音樂隨著海洋中上演的故事時而舒緩時而激烈,時而歡快時而淒涼,讓觀眾的心緒也隨之起伏。

紀錄片中為何用了替身

真實是紀錄片的生命,但導演雅克·克魯索卻坦言其中有一個畫面不是真實的,這就是鯨魚被割掉魚鰭和尾巴後墜入海底的鏡頭,“雖然我知道這樣的事每天都在發生著,但是我不希望為了拍電影去傷害一條鯨魚,所以我們用了假的來替代。我們不會為了電影的效果去傷害任何一種海洋生物。”雖然並非真實,但殘缺的鯨魚流著鮮血在海底垂死掙扎的鏡頭依然讓人久久不能平靜。影片的最後,殘忍的殺戮和可怕的污染日益摧毀著藍色的海洋,曾經花了幾百萬年進化的物種卻在短短幾十年內走向滅絕。可怕的畫面不得不讓觀眾們警醒,如果人類再不保護海洋,這些美麗的生物就將只能成為博物館裏僵硬的標本。

作為第八屆法國電影展的參展影片,《海洋》首次有機會在北京放映。這部紀錄片由雅克·貝漢和雅克·克魯索繼《遷徙的鳥》之後再次合作執導,獲得第3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紀錄片獎,影片對人類強加在野生生命上的印記提出了質疑,並用影像與激情回答了問題:“海洋?什麼是海洋?!”

本報實習記者 李俐 文圖 J203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18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