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庫專題央視精品頂級首播走近真相紀錄30分CCTV9

任學安:金灣記憶

任學安紀錄片名人工作坊 央視網 2011年11月08日 16:03 A-A+ 二維碼
掃一掃,觀看精彩紀錄大片

原標題:

  2006年8月25日晚八點半左右,結束挂職回京的第十四個夜晚,我正坐在位於刀把樓廣經中心的辦公室裏,整理下午臺長關於加強頻道經濟特色的講話,試圖理出一個相關的思路。這時,手機響了,上面顯示的是“廣東珠海”。這個熟悉的地方,它已和北京、寧夏這兩個地名一樣,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記憶中。過去的一年,我在珠海度過了38歲。在即將進入不惑之年的前夕,我在那裏汲取了新的營養。電話接通後,心情平靜的我,變得無法平靜。

  “任書記嗎?”

  “是。你是哪位?”

  “我兒子真的犯病了,怎麼辦?”

  “你是,吳九榮家吧?”

  ……

癌症患者吳九榮和他的兒子

  2006年6月中旬,我正在北京陪護化療中的愛人,接到金灣區組織部幹部小魏的通報:本次區“百‘官’扶百戶”活動安排我的挂鉤聯絡對象叫吳九榮,是紅旗鎮廣發村村民。通過小魏的介紹,我得知:吳九榮身患直腸癌,每月需花費大筆費用進行化療,家庭收入僅靠兩口小魚塘維繫,還要負擔一兒一女的讀書費用,生活十分困難。

  了解了這一情況後,我的心情頓時很糟:自己本身就在病房裏看護一個癌症病人,現在又冒出一個癌症病人和一個十分拮據的家庭。但同時,也正是由於我自己的處境,才更加真切地知道癌症對於一個家庭意味著什麼!

  幾天后,安撫好愛人,我回到了金灣區委,立即要求工作人員安排我去吳九榮家探望。結果,組織部一位副部長帶著團委書記及電視臺的記者來了,説是陪我一同前往。這麼大的陣勢,去看望一個貧困戶,我擔心被群眾認為是在作秀,於是提出只帶一個翻譯(粵語)。組織部的同志説:區委領導下鄉看望群眾,都是要帶記者的。看著他很認真的樣子,我也不好太堅持,只好打趣地説:那就讓記者回去吧,我就是記者。

  吳九榮家破舊的兩居室,赤裸裸地顯示出主人的窘困家境。吳九榮,一個42歲的男子,被病魔和辛苦的勞作折磨得看上去像近60歲的小老頭。在交談中我發現,這個家庭所處的困境還遠不止我原先了解的那樣。因為父親患病,吳九榮17歲的兒子吳炳華不得不輟學,輟學後又迷戀上網遊,精神狀態處於病態邊緣。面對這樣一個雪上加霜的家庭,我把事先準備好的5000元錢交給了女主人,希望能夠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並答應為他們孩子上學的事奔走。兩個孩子幾乎是這個家庭的全部希望所在,所以,我想把幫扶的重點放在他們身上。

  之後,我走訪了吳九榮兩個孩子所在的學校,表示將捐出一定的款項,確保兩個孩子能夠正常地讀完初高中,校方很是感動,答應減免一部分雜費,讓吳炳華在九月份複學。

  5000元錢只夠吳九榮一次化療的費用,為了更好地解決他的醫療問題,我走訪廣發村村委會。然而了解到的情況卻讓人感覺到很無奈:廣發村是金灣區最窮的村,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是村委會的班子是由宗族勢力控制的、只為少數人服務的小團體。但由於這是民主選舉的結果,所以鎮、區兩級政府很難直接干涉。該村集體收入幾乎沒有積累,村民年人均收入號稱接近6000元,但這卻是一個摻進了三分之一水分的數字;原本籌劃了一條可以幫助農民致富、運輸水産品的長僅為三公里的道路,已經十年了卻還沒有鋪成。

  作為一個黨員幹部,我知道一戶不渡,何以渡百戶的道理。可作為一個同樣身背生活負擔的普通人,要幫助這樣一戶家庭,又是何其困難。只有解決好村集體經濟,只有解決好吳九榮家孩子的教育問題,這個家才能從貧困中走出來。於是,我一方面建議區委在今年的換屆選舉中想辦法換掉這個不正常的班子,同時清理村子學校周圍的黑網吧;另一方面想辦法盡可能給這個家庭多一點幫助。

  然而,吳九榮長子吳炳華的精神疾病還是一天天地加重了。我從北京請來著名的心理分析專家楊鳳池到吳家看望時,吳炳華已經陷入深度的精神自閉中,死活不肯面見楊教授。據楊教授判斷,必須儘快將他送到精神病院治療。8月25日我在北京接到的那個來自吳家的電話,證明了楊教授的判斷。

  和楊教授一同前往的那次,是我第四次到吳家,也是我離開金灣區前和吳家人的最後一次見面。這一次,沒有見到吳家的小女兒吳秀華,懂事的小姑娘利用暑假在一家電子廠打工,知道我要去,特意留下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正由於您熱心的幫助,使我全家對您感激不盡,我一定努力學習,來報答您的恩惠……。”

  離開金灣結束挂職回京前,我留下3000元交給區委宣傳部張紅梅副部長,委託她和團委書記鄭羅天同志幫助我繼續照料吳家。就在我寫下這份《金灣記憶》的9月11日,鄭羅天書記發來短信説:“吳家的女兒已經開學,兒子還是老樣子,我們會跟蹤好的,請放心,有空回來,我們都想念你。”

文化講壇在金灣開講的日子

  金灣區是珠海市的一個新區,地處珠海市的西部,是一個工業底子薄、農業基礎差的地區,三個規模不大的中心鎮散落在44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於沒有屬於全區26萬人共同的中心城區,維繫它們的只是行政隸屬關係,文化生活及其貧瘠。

  但是,金灣區委、區政府卻是一個年輕而有為的管理團隊。建區5年來,正是這個團隊,創造了年年工業增長全市排名第一的業績。

  作為一名從文化宣傳行業中來的挂職幹部,我想為這塊土地盡一份獨特的力量,做一點影響長遠的事情。經過兩個月的適應、調研,我確立了一個完全獨立於自己分管工作之外的、近乎于業餘愛好性質般的計劃:通過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讓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逐步培育出屬於自己的軟實力。

  2005年11月24日,由我策劃組織實施的“金灣文化講壇”第一期開講了。在美麗的吉林大學珠海金灣校區中,金灣區五套班子成員佩戴著貴賓胸卡,與大學師生、鄉鎮幹部一道聆聽了白岩松的演講。

  此後的幾個月裏,這樣的場景一共重復了六次,我先後邀請了國內知名學者和企業家,就文化的軟力量、正確的世界史觀、法制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企業家精神等等話題發表個人的真知灼見,豐富了金灣的文化生活,開拓了幹部、企業家和師生們的視野。

  作為金灣文化建設的一項主要工作,“金灣文化講壇”被寫入區政府工作報告,在2006年的金灣區“兩會”上獲得代表委員們的認可。

  同時,“文化講壇”也為金灣區的發展搭建了一個新的資源平臺。其中,萬科的董事長王石在參加了“文化講壇”後,已四次到金灣區考察房地産項目;心理學教授楊鳳池不僅參加“文化講壇”,還為金灣區部分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家長、機關幹部做了專業的心理治療。

  “金灣文化講壇”所體現出來的文化的穿透力,超出了我最早的想象。也由此,使得來自中央電視臺的我名聲大噪。文化講壇在金灣開講的日子,真美。

  我有一個好單位:CCTV

  一年的時間,來時長,去時短。06年8月上旬,結束挂職、離開珠海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一個小小區委副書記的離任,卻掀動了整個金灣區和珠海市。如果説區裏各鄉鎮、各局、辦,五套班子成員的送行,是出於共事之誼,那麼,我的上級——珠海市委領導的送行,就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小書記的離任。席間,對於我在珠海一年的工作,市委領導給了如下的評價:“來珠海挂職的幹部很多,你是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個,我們把你列入珠海市特殊人才庫,你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榮譽……”。

  濃酒已消。捫心自問:一年來,我到底為珠海做了什麼?

  一台元旦雙語晚會。那是珠海特區成立25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文藝晚會;

  七集系列報道:《珠海: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也是“珠海特區成立25年來在央視的首次大規模主題宣傳報道”

  六條新聞聯播;

  六期文化講壇。

  這份成績單上羅列的項目,每一條的背後都寫著同樣的五個大字:中央電視臺。如果沒有她,我的挂職成績將會重寫。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如果説我這一年的工作得到了認可,那麼,真正得到認可的其實是中央電視臺;如果説我用自己的行動在珠海留下了一個名字,那其實留下的是中央電視臺這個響亮的名字。

  挂職歸來,鮮花滿地,卻反倒誠惶誠恐。一年的時間,的確抹去了許多浮躁,改變了過往對於基層政府和幹部的片面認知,冷靜了對基層民生的盲目同情,體察了中國社會變革的複雜和艱巨。帶著這樣的收穫,我將謹慎而正確地使用輿論的權力,不辜負中央電視臺對我的培養,不辜負珠海金灣區幹部群眾的期望,不辜負中宣部實施的“四個一批人才工程”的挂職工作部署。

  • 央視紀錄片
  • BBC 專場
  • 美國國家地理專場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860010-1118010100
1 1 1